秀北村采取多元化发展模式拓宽共富路径

让“沉睡”的小岛乡村资源重焕生机

滕海平 童学东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06日 第 02 版 )

  □记者 滕海平 通讯员 童学东

  本报讯  初夏的岱山秀山乡秀北村,620余亩湿地老橘场一派繁忙景象。推土机刚刚平整过的土地上,新育的果苗已冒出嫩芽。60多岁的村民洪光伟站在田埂上,满脸期待:“土地租金翻了几番,以后能在家门口打工,这日子有奔头!”

  这片曾因分散经营而撂荒的土地,如今通过集约化流转,成为村集体平均年增收60余万元的“聚宝盆”,也成了秀北村推进城乡融合、缩小“三大差距”的鲜活样本。

  “以前这块地零零散散租给散户,每亩年租金才150元,一大半荒着没人种。”指着眼前由老橘场改造的四季悦采湿地果蔬基地,秀北村党总支书记乐建亮算了一笔账,如今通过整片流转,土地租金首年即达600元/亩,12年合同期内年均收益约1000元/亩,85%直接反哺农户,15%注入村集体经济,“既鼓了村民口袋,又厚了集体‘家底’。”

  “这里光照足、气候佳,特别适合高品质水果种植。”四季悦采湿地果蔬基地负责人王义送介绍,目前基地已引进了4个优质橘子品种和3种葡萄,全部采用现代化设施农业技术,这些水果种植的亩均效益是传统作物的好几倍。待基地全面投产后,将优先雇用周边村民参与田间管理。未来这里将打造成集科研、展销、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示范园,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参与项目,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在秀北村的乡间小道,由11间老屋改造的“东篱守拙”休闲农庄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投资300余万元的农旅项目,让原本濒临倒塌的老屋和闲置的养猪场,变为集住宿、餐饮、团建于一体的特色空间,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1万元。

  “试营业期间我们已经成功接待了一个40多人的企业团建活动,客人对秀山的自然风光和农庄特色服务赞不绝口。”该农庄负责人石乐燕介绍,下一步,农庄将与周边农户建立稳定采购关系,带动土鸡、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销售,还将推出更多的特色项目来吸引游客。

  除了实施土地流转“点金术”,秀北村还采取了“抱团取暖”的发展模式。

  在秀北村党群服务中心西侧,一栋崭新的4层商贸楼正在打造省级非遗研修基地,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运营,将建成集非遗展陈、研学体验、民俗展演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带动村民通过参与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等增收,促进周边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发展。

  “单靠一个村的力量,很难支撑这样的项目。”乐建亮告诉记者,这个由秀东村、秀北村、秀南村创新采用“飞地抱团”模式共建的项目,通过整楼出租给专业运营团队,可带来每年40万元的租金收益,3个村按投资比例分成。

  撂荒土地转变为现代化果园,闲置猪场改造为特色餐厅,破旧老屋焕新为精品民宿,传统非遗升级为文化产业,秀北村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让“沉睡”的小岛乡村资源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