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衢山铅锌矿的故事
余国定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24日 第 04 版 )
□余国定
我的家乡在衢山,很早以前就知道衢山有一个铅锌矿,但对铅锌矿的历史知之甚少。
去年3月,在陶和平老师的陪同下,在原盐业局同事介绍下,拜访了两位当年参与过铅锌矿建设的老同志——老戴和老任。
老戴,戴树银,今年82岁。1960年,他在浙江省第二地质队工作。1972年,铅锌矿筹建时,他作为一名技术主管,从当时的东沙五七中学来到铅锌矿,参与筹建工作。老任,任存衣,今年87岁,原来是岱山工业和手工业局的一名职工。1973年,局里安排他来到铅锌矿,作为一名基建员,参与铅锌矿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从这两位老矿工的介绍中,详细了解到了衢山铅锌矿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铅锌矿的发现
冷峙村,位于衢山岛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海岛渔村。深埋在冷峙这片土地下亿年之久的铅锌矿藏,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才露出水面,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1958年,国家为了经济建设、矿产资源的需求,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全民找矿运动,旨在发现和开发更多的矿产资源。在这场运动中,冷峙村民人人动员、全民皆兵,积极投身到声势浩大的找矿活动中。就这样,村民在冷峙东南部的后山上,发现了有闪光的石头。采矿队员在兴奋之余,通过队、村、公社一级一级向上反映。
当年,浙江省第二地质队在全省开展地质资源普查,在舟山有一个组,总部设在定海白泉镇。获悉衢山冷峙有铅锌矿后,1960年,省第二地质队立即对冷峙村铅锌矿进行仔细探测,发现冷峙铅锌金属储量为19529吨(铅7630吨、锌11899吨),是一座规模比较完整的小型矿藏。冷峙发现铅锌资源后,勘测组形成了书面详细报告,向上级部门报告。报告称,矿藏可以开采,有一定经济效益。
铅锌矿厂的筹建
获悉冷峙有铅锌矿藏后,舟山成立了矿业公司,进行露天开采。当时的浙江省冶金厅还提供了一套小型矿山开采设备,日处理能力为25吨。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提出了工业生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舟山矿业公司由于建设设施等原因,属于调整范围,1961年,舟山矿业公司被撤销,铅锌矿也暂停开采。
1972年,在省、地、县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三方共同投资224万元,筹建岱山县铅锌矿厂,属地方国营企业。广大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在冷峙这个偏僻的小渔村,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五年多的时间,建设者们建造了100多米的引桥。引桥从矿道口出来,通向海边;在岛扎山,克服风高浪击,建造了200吨级的码头,作为铅锌运往外销的主通道;为了解决企业吃水困难,还建造了宽度为30米、深度为10米的水井。筹建刚开始时,从岱山四面八方来的150多位员工住宿在冷峙村民家中。为此,企业还建造了大批生产、生活用房,解决生产的实际需要。
当年的采矿掘进设备不像现在那么先进,掘井矿道3000多米,产用的装备,是传统普通的雷管和炸药,点爆还是靠人工原始作业操作,十分艰险。1977年10月,冷峙铅锌矿厂机器终于转动,开始投产。
铅锌矿的生产
铅锌矿生产有一套严格的生产工艺。凿岩机沿着矿脉掘进,边掘进边开采。开采下来的矿石通过矿车,沿着矿车钢轨运送到选矿场,在选矿场进行人工挑选,含量为4%的矿石进入生产工序。首先进入第一道生产工序,用破碎机对矿石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碎石进入第二道工序,球磨机球磨。球磨机通过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将碎石研磨成细腻的粉末。球磨机内部装有许多钢球或其他研磨介质,当筒体旋转时,研磨介质在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被带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对碎石进行撞击和研磨,使其逐渐被细化成粉末状物料。接下来进入第三道工序,浮选机进行浮选。浮选之后,铅锌与废石分离。最后进入第四道生产工序,对浮选出来的铅锌进行脱水、干燥,成为铅锌矿。含量从原来的4%,提高到45%左右。
在生产的同时,企业不断创新生产工艺。筹建过程中,建造了一座冷峙水库,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同时也解决了偏僻山岙村民生活用水的需要。然而,当年强台风侵袭,水库倒塌。这样一来,用水成为了生产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极大问题。面对用水困境,广大科技人员绞尽脑汁,求对策、思良策,最终在1978年3月,采取用海水进行选矿,并获得成功,解决了海岛选矿淡水资源不足的难题,填补了国内采矿技术的空白,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与奖励,并在全国第一次科技大会上报了喜。
随着生产发展,企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固定资产达到198万元,生产能力为每日100吨,厂矿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共计223人。1978年底,产精矿461吨,其中铅212吨、锌249吨。到了1980年,产精矿粉862吨,其中铅323吨,锌539吨。此后,矿产资源日益减少,产量逐年下降,1985年,仅产精矿粉113吨。
当年,钢材还是一种紧俏材料,属于计划供应物资。衢山铅锌矿厂每销售一吨铅锌,奖励2吨钢材。这批奖励的钢材提供给岱山县各行各业,为全县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10年运行,到了1985年,可以开采的矿量已经很少,此时的铅锌储藏处于海平面以下,要开发这些矿藏,必须采用更新的设备、加大投入力量。根据矿藏资源现状,岱山县铅锌矿厂于1985年封厂。整个运营期间,累计掘进巷道3713米,累计采矿14.41万吨,产金属量0.28万吨,其中铅0.12万吨,锌0.16万吨。产品全部销往温州和葫芦岛锌厂。
冷峙村开采铅锌矿在千岛采矿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衢山人民一段难忘的历史。岁月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但铅锌矿的历史和文化还依然存留在冷峙这片土地上。如今,冷峙这个面朝大海、拥有优质沙滩、岩石和岛礁的村子,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迷人的自然景色,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相信随着冷峙开发力度的不断推进,昔日的衢山铅锌矿、铅锌矿遗迹、铅锌矿的故事,将会成为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