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需要更多的“老邢”
李海州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第 04 版 )
点滴录 李海州
近日,定海区公安分局民警邢红卫的故事引发关注。10年间,他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有100余面,仅2024年就有20面。锦旗上“为民服务暖心人 排忧解难似亲人”等字样,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赞誉,更折射出基层服务的应有之义。“有事找老邢”这句话在园区企业中口口相传。
老邢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是执法者,更是服务者。企业有事找他,他也总能解决。老邢的工作模式,正是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有力注脚,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老邢的工作模式之所以被点赞,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服务意识,始终站在企业角度思考问题;二是专业能力,他熟悉政策法规,能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当大多数基层执法仍停留在“管”和“罚”时,老邢的“服务型执法”为企业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自然赢得信任。因此,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不是权力,而是服务。
为加强项目要素保障,老邢坚持“企业需求在哪里,服务跟进到哪里”,深入了解企业所需,量身定制“一企一策”,以硬核护航诠释“最优营商环境”。这种柔性管理,正是服务型政府的体现。
“枫桥经验”强调“矛盾不上交”,老邢就主动介入,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例如,某企业物资纠纷拖延半年,老邢仅用十多天促成和解,避免了矛盾升级。这种“预防式治理”减少了社会成本,也提升了企业获得感。他的奉献精神和职业担当,为基层干部树立了榜样。
100余面锦旗,是企业的认可,更是对基层服务标准的期待。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政府职能转型的道路上,需要更多“老邢”用专业与热忱,让政策落地有声,让企业轻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