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街道推行渔农村环境整治“闭环治理”机制
落实无死角整治 加强常态化治理
翁青青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第 02 版 )
□记者 翁青青
本报讯 4月17日下午,普陀东港街道渔农办工作人员张凯敏走进南岙村田间地头,将发现的沟渠杂物、卫生死角,拍照记录后上传至环境整治平台。5分钟后,南岙村的村干部便收到了整改指令,布置落实整改措施。这是东港街道推行环境整治“闭环治理”机制的一个场景。
今年3月,东港街道启动渔农村环境大整治行动,建立“街道统筹调度、村级属地落实、网格常态巡查”工作机制,重点聚焦道路、河道、房前屋后、农田沟渠等区域,同时加强对偏僻角落、卫生死角及村级出租资产排查整治,实行“发现—交办—整改—销号”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目前各村已明确村干部、网格员、保洁员和村民四方责任,形成“无缝隙、全覆盖、高标准、快落实”的整治合力。
河道治理方面,街道20名河道保洁员每天沿着各自负责区域内的河道,进行不少于8小时的巡河,对发现的枯枝、杂物垃圾、漂浮物等进行全面清理,确保河道整洁畅通。针对抛荒地整治、农田流转等问题,街道工作人员在巡查中主动倾听村民意见,开展宣传引导和政策解释,推动环境整治从“突击式清理”转向“常态化治理”。
在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的同时,东港街道持续推进抛荒地复耕复种。通过实施“小田并大田”,鼓励农户参与复耕,截至目前已减少季节性抛荒地156亩,制止多年性抛荒140亩,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