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腾笼换鸟”整治盘活闲置土地,我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
亩均论英雄 “寸土”生“寸金”
陈斌娜 徐培红 钱丽丹 蒋巧挺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12日 第 01 版 )
□记 者 陈斌娜
通讯员 徐培红 钱丽丹 蒋巧挺
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让每一寸土地都“活”起来。记者近日从市经信局获悉,去年,我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53.8万元,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
舟山市7412工厂是一家老牌企业,近年来一直主打汽车紧固件产品生产。但这几年随着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传统企业压力倍增。如何打好这场“翻身仗”?7412工厂以科技赋能作答,向数智制造突围。
“我们从5年前开始布局,不断引入信息化、数智化设备设施。去年的技改费用以千万元计。”该企业生产副总经理任辉荣带着记者走进三期厂房的智能仓储物流车间。
车间内,一台台机械手搭配数控车床自动加工零部件;80多台影像分选机自动分选、检测加工产品;数辆AGV无人叉车化身“搬运工”,将合格件放入起降机自动输送到包装带打包;自动打包后的零部件又依次被自动输送入库……
三期厂房各车间从去年开始相继进入设备调试,今年春节前已全部投用。自动化、智能化是这个新厂房的最大特点。
“三期的占地面积与一二期相同,但生产效率比前两期提高了20%,亩均产值明显提升。”任辉荣初步估计,今年该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将提高20%~30%。
“亩均论英雄”像把标尺,为企业测出发展动能,绘出发展方向,激励企业放出“质效双升”的“大招”。
去年,全市完成工业领域设备更新9000余台(套),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全省第一。此外,我市还持续强化核心产业集群引领,引进一批延链强链补链项目,落地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57个,总投资340亿元,成为推动产业结构整体提升、工业亩均效益可持续增长的“主引擎”。
舟山寸土寸金。“腾笼换鸟”行动不仅唤醒了被遗忘的土地,盘活了“僵尸船厂”,还提升了经济密度。
走进普陀长宏船舶修造有限公司,3座船坞停泊着4000标箱“柯尔斯顿”号集装箱船等7艘船舶。
该公司新装修完成的3000平方米机电车间内,平铺着崭新的环氧地坪,场地被划分为电机维修区、甲板机械修理区等10余个区域。
“这里原是欧华船厂的内业车间,用于下料加工。”该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孙建松告诉记者,企业重组后,整个船厂边生产边改造,活力满满。
2019年,我市通过兼并重组、引入知名企业入舟开展股权合作等方式,盘活已沦为“僵尸船厂”的原欧华船厂,将产权方变更为普陀长宏。
从总公司长宏国际调任到普陀长宏担任总经理的殷永堂,入职的首件要事就是唤醒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
企业每年投入超千万元购置相关设备设施,并对厂区及车间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及时引入技术人才,提升业务能力,精进维修技术,在做好散货船型修造的基础上,逐步引入高附加值船型,加快公司发展进程。
“年产值从最初的1亿多元到现在的5亿元。加工钢量也在逐步增加,力争明年达6万吨。”看着忙碌的厂区,殷永堂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年力争实现产值9亿元。
目前,该公司修船订单已排至今年6月份。去年修船加钢结构制造共完成产值6.95亿元,亩均产出100万元,贡献亩均税收超6万元。
“低产田”腾出新“丰景”。去年,我市推进促成了舟山大神洲造船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闲置造船产能释放,全年帮扶51家高耗低效企业实现提升,盘活用地2147亩,推进集中连片空间腾换,完成普陀城西、甬东部分区块等连片整治提升。
市经信局相关负表人表示,“这些正是我市在核心产业引领,工业技改发挥企业质效,盘活土地存量,以及推进‘腾笼换鸟’发展理念下,提增‘亩均效益’的成果。”
今年,我市将持续以亩均效益为导向,促进“招”“提”“腾”三措并举,加快做大规模总量,调整产业结构,通过项目引领培育“高产田”、数智改造提升“中产田”、腾笼换鸟盘活“低产田”,继续推进全市分县区、分业分类精准实施亩均评价,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