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旅商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建议

薛晓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04日 第 05 版 )

  □薛晓波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下,文旅产业与商贸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我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别具一格的渔港风情,以及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在文旅商融合方面具备先天条件。然而,当前舟山市在推进文旅商融合进程中,依然面临着旅游淡旺季差异、商贸流量不足、文化IP吸引力欠缺等诸多挑战。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实现文旅商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推动舟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文旅商融合现状

  1.旅游产品供给初现多元,但淡旺季差异仍存

  目前我市已着手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向着平衡淡旺季方向迈进。如朱家尖区域的观音法界、舟山长乔海洋国际旅游度假区、保利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等室内项目在冬季运营成熟,吸引了大量游客,2025年1~2月,普朱区域接待游客241.5万人次,同比增长32.25%,冬季旅游市场被逐步激活。但旅游淡旺季差异在我市整体旅游市场结构中仍较为突出,旅游资源在淡季的利用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距离理想的四季均衡发展尚有差距。

  2.文旅资源开发推进,商贸流量有待突破

  在文旅资源开发方面,我市有了积极进展。沈家门渔港小镇特色街区创成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定海古城、云顶仙乡等新兴网红打卡点出现,为商贸发展注入活力。但总体而言,我市商贸对旅游旺季的依赖程度依旧较高,某些商业设施和服务利用率偏低,尚未构建起完善的以特色商业街区为核心、多元文化与商贸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难以实现全年稳定的商贸流量增长,制约着经济均衡发展。

  3.文化IP打造起步,影响力提升尚需时间

  我市已开启文化IP打造进程,普陀区推出“普陀福集”“520 潮生市集”等特色文旅市集,普陀山佛教文化也在探索开发多元化文化衍生品和体验项目,定海古城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历史价值挖掘整合工作也在推进。不过,舟山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仍然匮乏。普陀山佛教文化还需形成成熟的、能持续吸引年轻游客和深度文化爱好者的文化IP体系,通过影视、动漫、游戏等多元形式有效传播,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和商贸的带动作用。

  二、文旅商融合成功经验借鉴

  1.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文旅+商贸”深度融合:2024年末,天津“津港印象”综合体验馆进一步拓展体验内容,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让游客能沉浸式感受港口航运的历史变迁。不仅如此,体验馆与周边商业形成更紧密的联动,推出一系列港口文化主题的特色商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购物。2025年初的数据显示,该体验馆月均接待游客量较之前增长了20%,周边商贸收入增长幅度达40%,打造出极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景。

  文化节庆活动创新:2024年国庆期间,四川文旅系统聚焦“迎国庆 促消费”主题,推出1900余场次文旅活动。其中,一些地区将当地特色文化与商贸活动巧妙结合,例如在传统民俗节中设置特色商品展销区,带动了当地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的销售。据统计,国庆假期期间,相关地区文旅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35%,极大地激发了文旅消费活力,也为舟山举办 “舟山海洋文化节”“普陀山佛教文化节” 等活动提供了思路,可融入更多商贸元素,提升文化节庆的影响力与商业价值。

  “票根经济”带动消费:2025年3月,上海浦东借助“票根经济”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刀郎、米津玄师等歌手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演唱会,吸引大量粉丝跨城观演。以一家距离梅奔中心300米的电竞酒店为例,演唱会期间订单量暴增,不少客人提前一个多月预订,且来自全国各地。同时,观演客流带旺了世博源的餐饮业态,梅奔中心商业区通过引进艺人周边快闪店,将演出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这为我市提供了借鉴,可利用举办各类文化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文旅商消费。

  2.科技赋能文旅发展

  智慧旅游升级:杭州在“智慧旅游”平台基础上,于2024年底进一步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该技术可根据游客的浏览历史、偏好等信息,为游客提供更加精准的旅游线路推荐、景点介绍等服务。例如,当游客搜索西湖景区时,平台能依据游客过往对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偏好,智能规划出最适合该游客的游览路线,并实时推送周边的美食、购物等信息。数据显示,自升级以来,游客对杭州旅游服务的满意度提升至35%,淡季游客量增长幅度达到15%,为我市引入智慧旅游系统,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了有益参考。

  数字化营销推广:一些城市在2024年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文旅宣传推广。通过制作精美的城市宣传片、特色景点短视频等内容,吸引大量网友关注。例如,西安通过在抖音等平台发布以兵马俑、古城墙等为主题的创意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累计超过数十亿次,极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舟山也可加大在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我市的海洋风光、佛教文化等特色,吸引更多潜在游客。

  3.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文旅+美食” 强化品牌:2024年,成都继续深耕“美食之都”品牌,不仅推出更多特色美食体验活动,还将美食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例如,打造美食文化街区,游客可以一边品尝成都特色美食,一边欣赏川剧变脸、蜀绣制作等传统文化表演。据统计,2024年成都吸引美食爱好者超过700万人次,餐饮业收入增长幅度达50%。我市可借鉴成都经验,深入挖掘海鲜美食文化,打造如“舟山海鲜美食街” 等特色街区,结合文化表演、海鲜烹饪体验等项目,提升舟山美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体育旅游融合发展:2024年10月,贵州“村超、村BA”活动火爆全国,其成功经验在于将体育赛事与旅游、文化、商贸等产业融合。在赛事期间,赛场周边开展农副产品展销、旅游景区推介、民俗展演、美食小吃节等活动,拉动了当地消费升级,提升了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舟山可策划类似的体育赛事活动,在举办海岛马拉松、海上帆船比赛等时,同时融入海洋文化展示、海鲜美食展销等内容,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

  三、文旅商融合策略建议

  1.创新文旅产品供给,平衡淡旺季发展

  四季旅游产品开发:借鉴天津经验,打造 “春观海、夏避暑、秋品鲜、冬祈福” 四季主题旅游线路。冬季依托普陀山佛教文化推出“禅修祈福游”;春季开展海洋生物繁殖观赏活动;秋季举办海鲜丰收体验节,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缓解淡旺季差异。

  淡季活动创新:举办“舟山海洋文化节”“冬季海鲜美食节”等特色节庆活动,能提升淡季游客量25%以上。同时开展冬季海岛摄影大赛、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吸引不同兴趣群体,活跃淡季旅游市场。

  淡季优惠体系构建:针对淡季游客,推出涵盖景点门票、住宿和餐饮优惠的 “冬季舟山游” 套票,提供门票折扣、住宿优惠、交通补贴。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定制化淡季旅游套餐,增强淡季对游客的吸引力。

  2.深度开发文旅资源,提升商贸流量与文化影响力

  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在沈家门渔港、东港等地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引入舟山渔民画、贝雕等本土品牌和文创产品专卖店,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游客消费体验。

  海洋资源深度开发:打造 “舟山海鲜美食街”,提供新鲜海鲜现场加工、海鲜烹饪体验项目吸引美食爱好者。开发以舟山特色海洋生物为原型的毛绒玩具、钥匙扣等海洋主题文创产品,提升商贸附加值。

  核心文化IP塑造:深入挖掘海洋文化,打造核心文化IP。通过制作以普陀山为背景的动漫短片、开发海洋文化主题游戏等影视、动漫、游戏形式,吸引年轻游客。

  文化节庆活动举办:定期举办 “普陀山佛教文化节”“舟山海洋文化节” 等特色文化节庆活动,设置非遗表演、创意文化展览等环节,展示舟山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提升文化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3.升级消费体验,拥抱新消费趋势

  夜间经济拓展:借鉴成都经验,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推出 “夜游舟山”“夜市美食” 项目,打造夜间灯光秀、海上夜游航线,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商贸收入增长。

  服务质量提升与配套设施完善: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大赛,引入“智慧旅游”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开通与上海、宁波等地的定制或预约直通车,优化酒店、民宿服务品质,推出特色海鲜餐饮套餐,提升游客体验。

  首发经济引入:借鉴上海经验,吸引各类品牌在舟山首发新品或开设首店,如与时尚品牌合作举办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时尚新品发布会。政府出台场地租赁补贴、宣传推广支持等扶持政策,打响“首发舟山”名号,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

  体验经济深化:打造海洋文化体验中心,让游客参与海洋主题手工制作,如制作贝壳工艺品、编织渔网等。推出海鲜烹饪体验课程,由当地大厨指导游客烹制舟山特色海鲜菜肴,全方位满足游客体验需求,提升消费 “心价比”。

  谷子经济挖掘:结合舟山文化IP,以普陀山佛教文化或海洋神话传说为蓝本,设计动漫形象及相关手办、徽章等周边产品,创作漫画、小说并推出衍生谷子产品。举办动漫展会、文化节,为谷圈玩家提供交流和购买平台,满足年轻消费者情感与社交需求,推动文化消费,为文旅商融合注入新动力。

  实现文旅商深度融合可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市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融合新消费的特点,打造具有舟山特色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新区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