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

全市残联系统启动“深化残联改革年”

何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04日 第 02 版 )

  □记者 何菁

  本报讯  “住进这里,我们和孩子都有人照顾了,护理好、环境也好!”近日,与患有智力残疾的女儿一同入住新城残疾人托养中心后,年近80岁的市民裘先生非常高兴。

  裘先生一家成为我市创新实行“家庭同住”助残服务模式的首批受益家庭之一。据介绍,裘先生和妻子原本在家照顾女儿,但随着老两口年老体衰,逐渐力不从心。在托养中心“家庭同住”服务模式下,不仅居室适老化,还配有专业护理人员,裘先生一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全市残联系统开展了“深化残联改革年”活动,“家庭同住”助残服务新模式由此应运而生。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深化残联改革年”活动将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展开,大力实施改革创新,深化助残共富实践。

  根据活动方案,我市将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力落实省残联支持舟山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政策。深入推进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建立残疾人救助跨县(区)办理工作机制,做好迁居残疾人服务保障。

  积极探索中国残联支持浙江相关政策与改革事项的舟山实践,培育典型案例,推进市级共同富裕先行先试项目,持续推进残疾预防省级试点项目。今年将启动新一轮市和县(区)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计划,建成2家帮扶性就业基地,完成帮扶残疾人就业250人以上。

  在推动精准康复服务方面,我市将实施康复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建设市级残疾人综合性康复机构,实现残疾人自助互助基地县(区)全覆盖,开展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长护险失能评估、残疾上门评定等事项“多评合一”改革。

  在优化庇护托养服务方面,我市将健全三位一体庇护托养体系,实施残疾人之家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托养机构规范化建设,探索“老年父母+残疾子女”同住托养等模式,落实重度残疾人长护险制度。

  同时,我市将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应用系统全市贯通,加快实现残疾人辅具适配租赁服务数字化;开展孤独症人士全程关爱服务行动,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和保障政策,提高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