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枫”细雨

新城公安携手打造矛盾纠纷融治“新城名片”

毛芋晓 张佳荣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03日 第 05 版 )

  千岛派出所民警吴庭在海城警务站调解矛盾

  □毛芋晓/文 张佳荣/摄

  近年来,新城公安分局积极践行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立足派出所主战主防职能定位,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联动多方力量携手打造矛盾纠纷融治“新城名片”。

  警企联调 携手护航筑安途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千岛街道的商圈夜市被人间烟火缓缓点亮,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活力。企业众多、楼宇林立是新城千岛派出所辖区的典型特征,然而,诉求不一的商家群体、大大小小的经济纠纷也为治理带来了挑战。如何更加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如何为商圈主体排忧解难?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2023年,楼宇商圈调解团应运而生。

  今年1月,片区民警罗子健恰好在海城广场联勤警务站值班,两名企业务工人员携着一面锦旗快步走进警务站:“警察同志,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内心的谢意!”拿回工资的王先生握着罗子健的手激动地说道。

  一个多月前,千岛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在辖区某企业打工,因老板拖欠工资而产生纠纷。为妥善解决该纠纷,民警利用警企联调机制,汇集商圈、企业、施工方开展调解,结合前期类似案例,对双方的利害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企业老板最终听取意见,当面结清了王先生及其他员工的工资。

  “企业门口设立了调解室,矛盾纠纷能够就地化解,烦恼少了,生活顺了,心里也踏实了。”辖区某企业负责人顾某说道。今年以来,千岛派出所会同宝龙广场、凯虹广场、银泰百货等6家单位打造楼宇商圈调解团,着重抓好止纷息争、安全防范等工作。截至目前,楼宇商圈调解团已成功协助化解矛盾纠纷近20起,经济类纠纷化解率达93.3%。

  警律联调 专业赋能谋良策

  去年5月,临城派出所的接报案大厅里多了一块亮眼的牌匾——“律”力同心工作室。自此以后,每周四下午工作室都会固定入驻一名律师,协同民警为群众提供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一站式”服务。当前,工作室累计入驻专职律师45名,接待群众230余人次,合力成功化解大小矛盾纠纷70余件,获得群众一致认可。

  2月13日,在“律”力同心工作室里,一场邻里纠纷调解会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由于热水器外机噪声滋扰,两户人家已僵持了近一个月,但经多次劝导,仍然没能真正化解矛盾。眼看着工作陷入僵局,临城派出所所长林科杰第一时间主动联系驻所律师,并邀请社区工作人员、红色物业联盟和老娘舅一同参与调解。“双方分别确认一下,这样的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在认真倾听两名户主的诉求后,驻所律师从专业角度给出合理建议,同时结合社区、物业工作人员的客观分析,由民警以清单的形式列出解决方案。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释法说理、案例分析,当事双方最终达成了统一意见。

  “警律联调机制直接打破了群众心中律师咨询‘高门槛’的思维定势,将刚性执法与柔性释法互相融合,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专业的知识、更加中正的建议和更加便捷的服务。”临城派出所所长林科杰在结束调解后由衷地感叹。

  警保联调 基层治理的“前哨站”

  3月9日,新城公安分局辖区内的两家相邻商铺因招揽客人的区域问题产生争执,正在巡逻的义警在发现后立即上前劝阻,并第一时间联系公安机关介入。通过民警与义警的共同调解,以案例释法、情理交融的方式重新划定揽客范围,最终成功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这正是该局深化警保联调机制的一块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局积极发动物业、企业等安保力量,整合组建警保联盟,形成邻里纠纷调解员、消费纠纷调解员等各具特色的角色名片,浓厚“引导快办、角色专办、联合共办”的调解氛围,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今年以来,警保联盟已协助公安机关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0余起,辖区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13.5%。

  “警保联盟实施‘责任田’包干制,具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能够在矛盾激化前‘灭火降温’,和民警一起参与调解,更是事半功倍。”新城公安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泽介绍。此外,为切实提升警保联调效能,该局明确警务教官,定期组织义警开展法律知识、调解技巧、实操演练培训,并确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推动形成“小事不出责任田、大事联动齐化解”的共治格局。

  从“警企联调”护航商圈发展,到“警律联调”提供专业支撑,再到“警保联调”激活治理末梢,新城公安始终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构建起多元参与、多层过滤、多方共赢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下一步,新城公安将持续深化联调共治模式,让“平安新城”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为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注入公安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