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花”要努力争取更多年轻粉丝

周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30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周沫

  今年是舟山小百花越剧团成立60周年,近日该剧团复排的经典剧目《盘妻索妻》在市艺术剧院连演两场,售票率均超90%,一些省外戏迷不远千里赶来捧场,一些年轻观众直呼“不过瘾,想二刷”(据《舟山日报》3月19日报道)。《盘妻索妻》老戏新演受热捧,除了演员表演出色,应该也有“小百花”“六十大寿”的因素。但无论如何,众多年轻人入场是最值得庆幸的,也是最令人振奋的,说明传统越剧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有着深厚底蕴的舟山小百花越剧团,今后理当瞄准年轻人群,努力争取更多年轻粉丝。

  “只有老年人爱看越剧”,这一现象导致了越剧衰落,也影响着一些越剧团的市场定位,似乎他们就是为老年人存在的。这种“存在决定意识”的自我认知,显然是不利于创新发展的。为老年人服务,永远不会错。尤其在人口老龄化的当下,各行各业都要重视为老服务,越剧团也不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成为“老年团”,更不能因此放弃年轻观众。否则,不但会失去市场,还会失去未来。

  有人或许会说,是年轻人放弃了越剧,而不是越剧放弃了年轻人。奔赴是双向的,放弃也是相互的。剧院里总是那么几出戏,又都是清一色的老年观众,这不就是“放弃”年轻观众吗?试想,年轻人在这样的场景下观剧,或是借着观剧约会相亲,该是多么不协调。

  “首演那场我观察了一下,有近一半观众是年轻人,说明我们年轻人也对经典老戏‘上头’。”年轻戏迷刘女士的话,说明“小百花”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这些年,“小百花”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力争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创排出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又符合年轻观众审美的精品剧目。还通过“老带新”模式大力培养年轻演员,赋予年轻演员更多表演展示的机会。如此,“老少皆宜”也就在情理之中。

  好戏排出来了,剧场环境、配套服务乃至推介模式也都要“年轻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年轻粉丝。由于市场小而成本高,“小众艺术”往往票价不菲,但《盘妻索妻》却只卖10元!“高贵不贵、文化亲民”当然值得赞赏,但过低的票价能长期养活剧团、留住名角吗?对于年轻人来说,从来不是因为票价高而放弃越剧的,也不会因为票价低而疯狂追剧。因此,保持怎样的“身价”,同样值得“小百花”斟酌。

  经典与时尚,大餐与快餐,都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也完全可以坐在一起看越剧、享美食。“小百花”要努力争取更多年轻粉丝,并不是说要疏离老年人。这就如精彩的越剧表演,可以一边上短视频一边进养老院,完全可以好剧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