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学法减罚” 可推广
小小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30日 第 02 版 )
点滴录 小小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六横分局办理全市首例“学法考法减轻处罚”案件,一家餐饮店经营者通过学法考核后,被减轻了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理当视情节轻重区别对待,“学法减罚”为心疼罚款的当事人提供了“自我救赎”的机会,值得在更广领域推广。
那家餐饮店冰箱内存放着5瓶过期啤酒,执法人员发现后立即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同时告知按新出台的相关规定,经营者可以提出学法免罚减罚申请。于是,经营者选择学法并在学法考核中得了95分,符合了减罚条件。如此,既减轻了罚款负担,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挺好。
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比如未造成后果的交通违法,不罚难以起到惩戒作用,而一概罚款又会“伤”到很多人。看似区区罚款,对“马大嫂”来说往往会是一天的买菜钱,而对外卖“小哥”则意味着得“白送”好几单,能不让人心疼吗?学法可以减罚,不失为人性化的安排。
“学法减罚”会不会削弱法律的惩戒作用,从而使得违法者“不长记性”?这样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罚款从来不是目的,也并非对所有人都能起到惩戒作用。事实上,一些人也确实是因为不懂法律规定才导致违法行为的,通过“学法减罚”增加法律知识、提高守法意识,效果或许会比单纯的罚款好得多。
眼下,智能化执法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街面违法现象的监管效率,但“大公无私”的监控探头也容易导致处罚上的“一刀切”。同样的违停或闯灯,也有情节轻重之分,格式化的罚单难免有失偏颇。在这种情况下,植入“学法减罚”程序,给人们提供了减罚免罚的机会,有利于增加执法的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