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共富视野下
推进高品质生活的 重要内涵与实践路径
秦少帅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29日 第 02 版 )
□秦少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海岛地级市,舟山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探索海岛型现代化路径的使命。推进高品质生活,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坚定不移推进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内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高品质生活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1.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满足人民对教育公平、健康保障、生态宜居等“质量型需求”的期待。只有通过高品质生活建设,将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才能破解需求升级与供给滞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具有“无限性与广泛性”,随着物质基础的满足,需求层次必然向精神自由、社会公平等更高维度跃升。因此,高品质生活不仅包含物质条件的提升,也更强调对民主、法治、生态环境、文化认同等多元需求的系统性回应。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象体现
高品质生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目标与路径的统一。它既是对“人民至上”价值立场的践行,也是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而高品质生活正是这一目标的具象化体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品质生活建设不仅要以物质富足为目标,还要实现精神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全面提升。
3.深化海岛共同富裕实践的核心要义
高品质生活与共同富裕在目标导向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品质生活建设需要统筹推进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工程,这正是共同富裕“全民共享、全面共享”的核心要义。只有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深化共同富裕海岛实践,奋力推进高品质生活建设,才能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4.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具有互促性。高质量发展是高品质生活的基础,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升级和资源高效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生活质量。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才能体现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能够推动消费需求提升,反哺经济结构优化。因此高品质生活建设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通过产业升级、生态治理、公共服务改革等路径实现多维协同推进。
二、坚定不移推进高品质生活的实践路径
高品质生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品质生活的目标。
1.经济层面:高质量发展与居民收入提升
高品质生活首先体现在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上。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对于舟山而言,推进高品质生活需要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实现转型,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具体而言,高品质生活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分配结构的合理化。根据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舟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9416元和52195元,总体上保持增长态势,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但仍有改进提升空间。因此,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劳动报酬水平等措施,实现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基础。
2.社会层面: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与社会治理创新
高品质生活离不开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高效的社会治理能力。公共服务的均衡可及、优质共享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体现,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交通等领域的资源高效配置和服务优质供给。自2023年以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围绕“优布局、提质量、守底线”目标,深化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在公共服务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海岛地区的地理特征目前仍然是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与成本的显著因素。因此,在前期改革探索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破解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仍然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向。社会治理创新也是高品质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品质生活不仅需要政府的有效供给,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3.生态层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支撑。舟山市作为典型的海岛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但也面临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高品质生活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要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加强污染治理、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和海洋环境。其次是提高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最后是要重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在开发海岛资源的同时,注重生态红线的划定和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文化层面:精神富有与文化认同
高品质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条件的改善上,还涉及精神文化的丰富和提升。这包括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个人自我实现的机会。对于舟山市而言,悠久的海洋文化是其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同时,高品质生活也要求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居民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便利。
5.安全层面:社会稳定与个人安全
安全感是高品质生活的基石。无论是社会大局的稳定还是个体的安全感,都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舟山这样的海岛城市而言,社会高效能治理和高水平安全尤为重要。通过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保障。
作者单位: 中共舟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