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技术中心不断生成新质生产力

水映空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26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丨水映空

  近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成功入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成为我市首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我市在企业重大科技研发机构领域实现了新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已分别培育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20家、112家。近三年,全市共获评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97项,获评数量连年增长。去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速14.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71.3%,均位居全省第一(据《舟山日报》3月17日报道)。让企业技术中心不断生成新质生产力,“舟山制造”就会向“舟山智造”持续跃升,从而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

  天上不会掉订单

  近年来,舟山船舶修造业呈现“修造两旺”的喜人态势,乃至有“全世界的大船,5艘之中必有1艘要到舟山来修”的现象。不少企业“订单接得手发软”,生产任务甚至排到了今后两年。不要认为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事实上,天上不会掉馅饼,自然也不会掉订单。舟山船舶修造经历过低迷期、徘徊期,最近几年之所以迎来了高光时刻,实为不断寻求技术进步的结果。

  都说“高处不胜寒”,其实“低处”的日子更难过。眼下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低端船舶修造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即使拿到订单利润也会薄得可怜。要想订单接得稳、利润赚得多,就得站在技术的“高处”。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去年负责安装的大型矿砂船“山茶之梦”,是国内首例采用水平方式实施35米高折叠式船用转子帆安装的项目,也是全球海岬型散装货船首次采用此类绿色技术,为船舶节能减排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别人装不了,只能找我装,雪片似的订单就这么来了。

  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去年,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新成立了科技创新与数智化推进部,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数据治理、人工智能应用等新领域新技术,全年落实29项“智改数转”项目。今年,企业启动新一轮智能制造三年滚动计划,计划投入资金2亿元实施62项“智改数转”项目。高端制造、绿色制造不但降低了能耗还成功吸引了订单,足可见强大的技术是立企之本。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在穿梭油轮制造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5.4万吨穿梭油轮曾获评中国十大创新船舶之一。企业在技术进步中不断印证着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后必将更上一层楼。毫无疑问,以技术创新赢得良性循环,也应该是所有舟山制造企业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路径。

  把论文写在车间里

  任何一家企业的科研力量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尚未做大做强的企业更难有充足的财力供养研发团队、支持技术创新,想要突破“卡脖子”技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转型升级慢不得也等不得。因为,竞争是残酷的,市场并不会因为谁有困难就放低产品准入的门槛、放慢优胜劣汰的节奏。好在,如今的企业并非孤立无援,自身研发能力不足时还可以请外援、求合作。

  “我们会加强与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聚焦绿色、数字、智能等领域,在节能降耗、绿色建造工艺、设计数字化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缩短设计研发周期和产品交付周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舟山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许东方的这番话,让人深感企业求索的艰辛和合作的希望。

  发展到今天,在舟高校不仅已有一定规模,而且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所高校都在围绕舟山海洋产业实际开设专业、开展科研并逐步形成各自优势,这使得企业有了寻求技术合作后援的近水楼台。与此同时,高校也需要企业作为实践基地,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当下,在舟高校及科研机构,就要围绕发展海洋经济所需所盼,倡导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大海上,积极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及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助力。这样做,无疑也是高校自身发展壮大所需。 

  真金白银砸在创新上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轮驱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可以通过高效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市场主体形成、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同时,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也需发挥更好作用,通过优化治理体系、提供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以及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有效弥补市场失灵,为市场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支撑。

  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积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各级政府还出台优惠政策推动技术改造,有效引领了企业创新发展。去年就统筹市级工业资金1898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中心建设、新产品研发、首台套产品等创新活动,这也是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力。

  作为有为政府,帮助企业就要“帮”到点子上、“助”到关键处。对那些产能落后又安于现状的企业,一味输血帮扶不但无济于事反而有碍发展,促其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转型升级才能凤凰涅槃。真金白银就得砸在创新上,这样才能为大企业强企业锦上添花,为小企业弱企业雪中送炭。

  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政府将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新增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研究院建设及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助推企业提质向“新”。企业技术中心不断生成新质生产力,必将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链,促进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