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消费环境理应慎“小”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21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月湖

  去年全市共处置消费投诉1941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66.84万元。其中,商品类投诉5355件,占总投诉量27.59%;服务类投诉14055件,占总投诉量72.41%。成功调解消费纠纷14704件,调解成功率75.78%(据《舟山日报》3月14日报道)。舟山市场规范、民风淳朴,消费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即使如此,一年内仍有许多消费投诉,这也提醒全社会,消费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应从“小”处着手全面优化。

  警惕因小失大

  在物质丰富、生活富庶的当下,消费场景已变得波澜壮阔、精彩纷呈。与只求吃饱穿暖的往昔相比,如今的人们享受型、娱乐型消费日益增多,自然也就更注重消费体验。这个道理很简单,饿着肚子时能买到食物就谢天谢地,哪里顾得上服务态度好坏,就算不干不净也会“眼不见为净”。而现在,人们对商品和服务有了更高要求,这应该也是消费投诉大量存在的原因之一。服务类投诉“唱主角”,占总投诉量的72.41%,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公布的2024年舟山市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来看,不少都属“鸡毛蒜皮”,处罚一下、调解一下也能“小事化了”。但不可忽视的是,诸如此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消费纠纷,总让人感到虱叮虫咬般难受,无疑会折损消费体验、抑制消费欲望,妨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小事”真的不“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着重抓好的十大方面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方方面面抓好落实,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不重视消费投诉,很可能因小失大,类似事例屡见不鲜。就拿旅游来说,最影响游客兴致、景区口碑的往往都是不良消费体验。想当年,“好客山东”的形象广告在央视频频亮相,结果却被一只“天价大虾”毁于一旦,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舟山是一座旅游城市,山海美景有口皆碑,消费环境还须好上加好,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在赢得游客满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

  毫无疑问,消费投诉是消费环境质量的晴雨表。有关部门不仅要对每一起个案快速回应、公平处置,以积极的补救避免矛盾激化、舆情发酵,还要借助大数据对倾向性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专项整治,不断优化整体消费环境。这样做,既有助于消弭因小失大的风险,也有利于提振消费、促进共富。

  切莫贪小失大

  美容美发类消费投诉仍为“重灾区”,在“美丽消费”不断兴起的同时,消费环境不容乐观。去年,有关部门共处置预付式消费投诉2009件,主要涉及美容美发、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领域,其中美容美发1085件,占预付式消费投诉总量的54.01%。这一方面说明美容美发行业还须下力气培植诚信度,另一方面则提醒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切莫贪小失大。

  有道是,诚信驶得万年船。一些店家不提前公告即停止营业或转让店铺,频频留下退费纠纷,有的还以“一经交费概不退款”“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等“霸王条款”欺客,诸如此类的不诚信行为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以及整体消费环境,也加剧了自身经营困难,实为一损俱损。

  不能一味指望所有经营者都能秉持诚信美德,也不能一味依赖事后维权,消费者有必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之前,要认真评估自己的需求和消费能力,谨慎选择、理性消费,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资金运转稳定、商品服务质量好的商家。但明察秋毫谈何容易,消费者似乎更应对预付式消费本身抱审慎态度,尤其要避免贪小失大。

  一些美容美发店看似光鲜,但却说关就关,预付式消费的风险显而易见。但人们为什么仍乐此不疲地充当“会员”,享受一次付费一次不好吗?无非是,被诱人的折扣冲昏了头脑。很多人拥有各种各样的预付卡,买水果、做美容、去健身都能享受VIP待遇,但算算不菲的预付金额,整体上是赚是亏还真不好说。因此,贪小失大不值得,做卡还应少而精。

  勿以恶小不惩

  去年6月,两位老人在位于定海蓬莱新村的一处“推拿中心”做针灸,结果均出现浮肿情况。经查,经营者属无证行医。经调解,经营者退还已收取费用并支付相关治疗费。同时,执法人员依法对该场所作出罚款1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760元、没收相关药品器械的处罚。对危害消费环境的不法行为,就是要依法严惩,以儆效尤。

  一粒老鼠屎可坏一锅粥,那些欺客宰客损客的无良商家,理应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对于消费投诉案件,应当坚持调处结合而不宜以调解代处罚,要使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因此,在消费维权中,不能让消保委唱独角戏,相关执法部门必须各司其职依法亮剑。只有对形形色色的侵权行为保持“零容忍”,才能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

  现实中,一些领域之所以成为消费侵权的“重灾区”,与法律惩戒不力不无关系。对那些“卷卡消失”的美容美发店,执法部门就该像对付老赖那样将经营者列入“黑名单”,追缴拖欠款、限制高消费、拍卖名下财产、禁止异地开店……如此穷追猛打,看谁还敢以身试法?

  法治社会就要坚持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法律有温度,让司法有力度,让裁判有尺度。优化消费环境,同样要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这就需要从“小”处做起,勿以善小而不护,勿以恶小而不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消费维权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