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匿名捐款 理当顺其自然

周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16日 第 02 版 )

  点滴录 周沫

  近日,一位女士来到普陀东港街道安康社区,放下660元现金后悄然离去。每年这个时候她都到安康社区捐款660元,这一习惯已保持了七八年。社区工作人员曾试图询问她的姓名和其他信息,但她总是微笑着摆手,只说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让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妥善使用。于是,社区在收到捐款后,都会转捐给区慈善总会,这也成了惯例(据《今日普陀》3月6日报道)。

  660元不算多,但每年同一时间都能雷打不动地坚持捐款,这位女士善举可嘉、善心可敬。她让社区工作人员深受感动,相信这份感动也会传递给更多的人。至于为什么每次都是不多不少的660元,以及她为什么不愿透露任何个人信息,大家可以好奇但不应探究,否则就有违这位女士的本意。

  无论是高调还是低调,也无论是留名还是匿名,都不影响慈善捐款的性质。人们可以有不同的捐款动机,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行善方式,只要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就是大善之举。事实上,多样化、个性化的自由表达,让慈善更显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人都能慷慨解囊,慈善事业才能众人拾柴火焰高。

  宁波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匿名捐款者,到2024年已累计捐款1469万元。她每年都在差不多的时间段,把汇款收据寄给当地慈善总会,而署名却总是在“顺其自然”几个字里择字组合而成。早些年,总有人千方百计想弄清她的身份,只是每一次都“失之交臂”。近年来大家已转为“免打扰”模式,这应该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你越是匿名捐款,就越是要让你成为众所瞩目的名人,这种想法即使出于善意也是极不妥当的。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隐私,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自觉,面对匿名捐款理当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