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展现新作为 实绩实效践行新担当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14日 第 02 版 )

  □记者 徐祝君 通讯员 舟组轩

  登高望远千帆竞,奋楫前行正当时。

  干事创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2024年,全市组织系统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省委决策部署和全市“985”行动,打好“一强化、两提升、三优化、四创新”组合拳,以真抓实干展现新作为,以实绩实效践行新担当,为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凝心铸魂,厚植信仰之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农历新年上班第一天,市委、市政府就召开深化“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作风建设暨一季度“开门红”动员会,这已是连续第三年聚焦作风建设。

  会上,市委书记、新区党工委书记何中伟发出“动员令”:“要牢牢把握机遇,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干好工作、一干到底,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实干实绩实效加快推进舟山高质量发展!”

  凝心铸魂,厚植信仰之基。过去一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党纪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市委常委会对标落实“走前列、作示范”工作要求,全程示范带头,扎实开展“五个专项行动”,积极构建“三送一阵地”的海岛理论学习模式,探索形成全程联动指导学、阶段调度提示学、案例警示镜鉴学、提级审核规范学特色做法。全市4974个党组织和8.9万余名党员干部真抓实学,学有质量、学出成效。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全市创新“千岛干部讲学比评”等载体,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完成市管干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轮训,把政治训练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

  党员教育走深走实。立足舟山海岛实际,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举办各类重点党员群体培训示范班134次,指导镇街开展轮训296场,35301名党员走进阵地听党课,3个线上栏目发布专题党课52期。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一次次的学习交流中,在一场场的党性锤炼中,全市党员干部正把学习成效转化成行动合力。  

  担当作为,锻造过硬队伍,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强事业,首要强干部。

  新春第一会上,一个个被市领导点赞的实干故事,令人动容:

  他们中,有的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有的敢于拼争、敢打硬仗,有的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有的扎根一线、夙夜在公……

  “我们的干部队伍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诚如市领导所言,“这是舟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信心!”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担当作为,锻造一支过硬队伍。过去一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树牢实干实绩实效论英雄的鲜明导向,以“三看”“三破”“三到”选贤任能,建立考察评估闭环机制,舟山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澎湃。

  聚焦大局大事选用干部。健全干部队伍前瞻布局“任务书”管理机制,配强优化重点经济部门班子47个,新提任县处级干部中40岁左右年轻干部占比逐步提高;加大专业适任型干部调整力度,选配105名专业干部充实到“985”行动一线;

  突出实干实绩考准干部。构建政绩观“一员双指数三清单”考察评估闭环机制,选派首批“政绩观察员”12名,下沉八大发展平台蹲点考核干部90余人次;全覆盖开展干部队伍调研,去年从项目一线、维稳一线、共富一线等吃劲岗位提任干部比例超70%;

  坚持全面全域用活干部。围绕县(区)、功能区等重点平台配备发展意识强烈、发展能力突出的干部,推动20名干部资源下沉,12名优秀年轻干部交流到一线关键岗位压担锻炼;实施退职干部蓝海建功行动,推动100余名干部建功一线、在岗有为;

  加强年轻干部培育储备。创新实施“东海尖兵”实战实训,首批50名优秀年轻干部围绕中心工作深入一线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40余篇;四县(区)全部纳入山区海岛县专项招录范围,全市全年新录用公务员317人;选派11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35个重大项目平台历练提能,新招录45名市级选调生;

  深化“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正向关爱激励,结合舟山实际细化制定8方面36条“拴心留人”关爱海岛干部的政策举措,市县两级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具有海岛乡镇工作经历干部占比48.7%。反向调整优化,约谈调整一批中心工作推进迟缓、重点事项落实不力的干部;为18名干部澄清正名,激励干部大胆开拓、担当作为。

  选干部配班子、调结构优功能、察实绩树导向、重激励强担当,一支支既想干事、又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正在不断集结成形。

  党建统领,大抓基层基础,战斗堡垒更加夯实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春暖花开,岱山县龙头村,希望的田野迎来勃勃生机:

  短短2年,昔日村民眼里的“邋遢村”,依托田园综合体项目,一跃成为“网红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其背后就是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擎”。

  党建统领,筑牢基层堡垒。过去一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全域提质、争先攀高”八大行动,全力推动基层党建攀高跃升,护航中心大局发展。

  海上党组织覆盖难、海上党员教育管理难和作用发挥难,怎么办?“浙岱渔11492”船船长沈华忠,用近40万元的经济损失挽回了16条生命,这位“中国好人”为“航行的支部”代言。

  深化“航行的支部”海上党建,舟山围绕渔业生产等五大领域组建“航行的支部”128个,推动5000余名涉海党员当先锋作示范,筑牢了海上党建基础。

  村社党组织薄弱、集体经济增收办法不多,怎么办?定海区(叉页)河村网红书记冯东海带领村里一班人蹚出了一条新路子,依托东海百里文廊办起了“乡村简餐”,帮助村民解决果蔬销路,增加村集体收入。

  打牢乡村振兴根基,舟山开展村社组织“三双三亮”行动,整治后进村社党组织21个;“一岛一品”建成“共富工坊”406家,吸纳就业超1.8万人,全市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其中50万元以上占比九成。

  产业链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融合不够、助企服务资源力量分散,如何破解?油气全产业链党建,聚焦“依产业链而建、为产业链赋能”,助力舟山成为全球第4船加油港,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联建新路径。

  扎实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组建产业链联合党委5个、链上党组织110余个,链接企业党组织340余个,实现党组织在油气、粮食安全、“一条鱼”等海洋经济产业链中全覆盖。

  重大项目多、建设周期长、推进难度大,党建能否助力?深化迭代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党建,建立党员攻坚队32支、党员示范岗820余个,吸纳党员1000余名,实现28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党组织全覆盖;聚焦甬舟铁路等重大项目选派“党建指导员”7名,帮助解决问题200多个。

  基层治理活力不强,“小马拉大车”问题又要如何破解?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全面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等工作,梳理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精简网格事项14项62条,全市业委会组建率达到75%,业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55%。

  引凤来栖,打造人才高地,人才“磁力”更加强劲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春节假期一过,市委人才办就面向全球发布海洋人才集结号,推出5000多个优质岗位;3月起,又密集奔赴哈尔滨、沈阳、重庆、长沙等地开展校招,仅上半年就覆盖了16个省份70余所高校。

  坚持人才引领,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撑,招引高校毕业生只是一个缩影。去年全市引进高校毕业生2.1万名、高层次人才122人,落地“舟创未来”海纳计划人才(团队)58个;推动舟籍学子回舟率超35%,海洋博士人数破千人大关。

  引凤来栖,打造人才高地,我市千方百计引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磁力”更加强劲。

  谋深做实教科人一体化发展文章,深化校企人才合作、推动产才深度融合、加速人才有序流动,人才活力充分释放。系统打造以人才为引领的“五共”海洋创新体系,让更多高校院所科研人才到重大项目、产业一线开展创业创新、技术服务,已合力突破产业瓶颈问题37个,人才企业研发的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成功入选全球海洋能20大亮点工程项目,成为全国唯一。强化重点涉海人才平台提能,推动东海实验室建立海洋机器人等10大研究团队,集聚科研人才近200人,成功海试世界首台完全抗干扰激光雷达。

  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看文凭看水平,不看资历看业绩,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构建目录标准、实操比武、专才评价、外部举荐“四位一体”海员人才全方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专家举荐、龙头企业推荐、平台评审等自贸人才评价机制,创新海水养殖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至今已认定各类自贸人才4100余名。

  持续完善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化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人才生态更优化。创新开发上线人才“服务计算器”,实现85%以上人才服务事项智推智办,建立“一对一”人才服务工作机制,构建青年人才交友、婚恋、养育等全周期服务体系,在舟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梦虽遥,追则能达。新的一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将大力弘扬“六干”作风,以实干实绩实效彰显新担当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