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发力 护航征程 新城公安多维提升新质战斗力

邱雨倩 张佳荣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13日 第 06 版 )

  千岛派出所民警联合居民代表、义警代表等举行“板凳议事会”

  □邱雨倩/文 张佳荣/摄

  “一轴五廊”,见山观海,新城辖区承担着城市发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这也对公安机关做好服务保障、护航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近年来,新城公安紧紧围绕服务新区建设、保障社会稳定的目标,以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为牵引,聚焦打击破案、应急处突、基层防控、服务保障“四力”建设,创新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持续创建“最平安城市、最便利服务、最高效警务、最优质执法、最忠诚警队”,为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锻造打击犯罪“尖刀利刃”

  新城公安始终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防、以打保平安”的工作理念,以“智慧刑侦”建设为引擎,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进行数字赋能,建成集情报研判、侦查指挥、合成作战于一体的智慧侦查中心,实现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精准打击。

  去年11月以来,新城公安各警种精密联动、主动出击,深入摸排案件线索、细致分析研判、全力破案挽损,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将破小案作为回应民生诉求、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重要着力点,对盗窃、诈骗等民生小案实行专班侦办、快侦快破,牵引追赃挽损,力争“颗粒归仓”。去年9月,侦查中心研判发现5名前科人员实施盗窃,遂立即启动联动处置机制,在侦查、派出所、交警、巡特警等警力合力围剿下,快速抓获违法行为人5名,悉数追回被盗物品。

  案例的背后,是科技赋能与警种联动的双重加持,更是新城公安对“破小案、保民生”承诺的坚定践行。

  实战淬炼,打造应急处突“铁拳重器”

  作为快速反应、应急处突的“拳头力量”,新城分局巡特警大队始终将提升战斗力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落实年度“普训、专训、精训”三层级训练计划,邀请市局专业教官对轻重装防暴小队进行专项阵型训练,强化队伍协同作战能力。同时,遴选优秀队员进入突击队特训,重点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对抗技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此外,新城公安与舟山市红十字会紧密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培养抢险搜救骨干力量,定期开展模拟搜救演练,全面提升队伍在突发事件中的搜救能力。

  2月3日晚,接群众报警求助称,家中老人在山里走失,大队警力迅速组织起一支山地搜救队前往事发地搜救。在地面与空中力量协同合作之下,仅耗时2小时便在茂密林地区域找到该走失老人,随后民警迅速将老人送往医院检查,经检查,老人身上虽有擦伤但并无大碍。事后,当事人乐先生还专程到大队送上一面锦旗致谢。

  近年来,巡特警大队围绕接处警、巡逻防控、应急处突等工作职责,建立快速高效的指挥调度机制,针对辖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处置流程,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群防群治,织密基层防控“天罗地网”

  “大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来的,咱们心平气和地谈,总能找到办法。”夜色渐晚,如心共治警务站内的调解室里仍灯火通明,一场由住房噪声问题引发的纠纷调解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调解桌前,由社区民辅警、网格员、老娘舅组成的如心调解团正以“一杯浓香茶、两句贴心话、三方坐一起”的形式,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细致分析矛盾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这样的场景,在新城公安的基层警务站已是常态。近年来,新城公安以“海上枫桥经验”为蓝本,将“群防群治”理念融入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把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组建起“律力同心”“平安骑手”“如心义警”“同舟义警”等多个特色品牌和队伍。他们穿梭在街巷楼宇间,白天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员”,傍晚是化解家长里短的“和事佬”,深夜则化身背街小巷的“守夜人”,仅今年就协助民警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1处。

  为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新城公安还将超市保安、学校门卫、加油站员工等社会力量纳入“最小应急单元”,开展常态化培训演练。在临城街道,一家便利店的店员老张就曾用培训中学到的技巧,成功制止了一起纠纷。“平时觉得这些技能用不上,关键时刻真能发挥奇效!”他感慨道。一盏盏不灭的警务站灯光,一个个忙碌的“红马甲”身影,正悄然织就一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平安网,让新城的夜晚更加温暖安宁。

  高效便民,提升服务保障“温度速度”

  异地首申、期满换证、丢失补件……公安政务窗口的工作繁忙而琐碎,作为警民联系的桥梁,新城公安窗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放管服”改革为动力,创新服务模式,精简服务流程,优化服务质量,全力打造“优质型”“便捷型”“规范型”窗口,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档升级,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您好,我儿子的身份证丢了,这可怎么办啊!”2月28日中午,临近下班点,辖区市民吴女士焦急地向窗口民警求助。原来,她的儿子当天下午要参加体育比赛报名,但身份证丢失,且下午还有重要考试,无法到场办理。窗口民警立即安抚其情绪,并启动绿色通道,建议利用午休时间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没想到10分钟就办好了,真是太感谢了!”吴女士拿着临时身份证连声道谢。

  “小窗口”的背后是“大情怀”。近年来,新城公安窗口积极创新警务服务模式,延伸“一窗通办”服务触角,推行“一站式服务”便民措施。针对紧急事项开通“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孕等群体主动靠前服务,做到“上门办证”“送证到家”。此外,潮汐窗口的启用、身份证自助办理机的引进、业务专员的配备也最大程度节约了群众的办证时间和成本,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业务零差错、服务零距离、结果零投诉”,新城公安窗口在便民服务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确保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项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