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信局围绕企业需求贴心服务

助力船舶与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朱丽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07日 第 01 版 )

  □记者 朱丽媛

  “二期船坞码头对外开放审批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及时跟我们沟通。”“生产过程中有什么痛点、堵点,可以找我们……”近日,在舟山中天重工有限公司,市经信局副局长孙宇关切地询问企业负责人。这番话,不仅是承诺,更是市经信局始终围绕企业需求、贴心服务的生动“注脚”。

  近三年,我市船舶工业平均增速保持在18%左右。高位运行之下,如何保持高增速,成为摆在眼前的关键课题。抓住新一轮行业上升的黄金周期,市经信局工作人员主动出击,走船企,进基地,靶向发力,全力锻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中天重工”位于定海长白岛。新年伊始,公司订单纷至沓来,产能同比增长超10%。作为公司的重要项目,二期新的30万吨级船坞已经成型,总长400米,可容纳全球最长的船型,预计今年4月可具备竣工验收条件,但眼下二期的船坞码头对外开放审批还未通过,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块“心病”。

  “如果能提前对外开放的话,单是我们‘中天’一个厂区的产值就有可能增加40%到50%。”尽管码头对外开放工作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但公司总经理符伟文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市经信局这个“娘家人”。

  “时间就是金钱,审批流程加快,就能帮企业减轻压力。我们一定积极协调!”趁着现场服务,孙宇让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

  像这样的贴心帮扶,符伟文经历过很多次。“不管是从安全、生产,还是行业未来发展规划,经信部门都给了我们企业极大支持。他们就像‘娘家人’一样,我们有问题都会找他们。”符伟文说道。

  年初以来,我市大型船企订单维持高位。与“中天”相距不远的舟山太平洋海工在修船舶就有14艘,在建船舶5艘。放眼望去,整个厂区空间利用已是“满满当当”,今年企业打算新建船体车间及2000吨级材料码头,但在码头岸线审批上遇到了困难,经信部门上门服务,送来了及时雨。

  “产能在大幅增加,企业需要增加很多基础的投入,我们会尽量和相关部门协调,帮你们加快审批手续。”听完公司总经理李元龙的诉求后,市经信局装备处(船舶工业处)处长严海滨当场回应。

  自去年起,市经信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全力做大做强船舶海工全产业链。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为抢占市场与技术制高点,积极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全市头部企业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同时,持续强化项目招引,完善产业链条,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024年全市船舶工业实现产值416.9亿元,同比增长26.1%;利润总额36.4亿元,同比增长77.3%;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为331万、747万和121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5.2%、40.2%和51.8%。与此同时,舟山作为世界修船基地的定位日益凸显,2024年修理万吨级以上船舶3500余艘,实现产值213.2亿元,同比增长16.5%。

  推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市经信局近日还发布《舟山市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方案》,明晰了包括船舶海工产业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培育路径,每年将指导工业企业实施100个以上技改项目,今年,在船舶海工产业领域,市经信局将重点推进鑫泰海工西白莲绿色海工制造与运维基地项目、舟山中远造船能效改善工程、南北海工海工装备及新能源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等技改项目。

  “当前,我市船舶工业产能利用率已超98%。今年,我们的重点是在高位运行基础上,指导船舶企业提升修船附加值,提高单船产值,推动产业产值进一步增长。”孙宇对未来发展目标明确,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