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在宽窄巷子看川剧
应红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06日 第 05 版 )
□应红枫
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踏入宽窄巷子,两边都是颇有年代感的清代风格建筑,里面的很多古民居,大多被用作商铺餐馆,少数私宅大门紧闭,墙上挂着“私人宅院,非请莫入”的牌子。巷子两边除了琳琅满目的商铺和茶馆,还有几处摆摊表演的艺人。几位大叔大妈拗着造型和几位“铜人”合影,更多的人群则拥挤在巷子的各个景点,举着手机拍照打卡留念。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老式街道及其鳞次栉比的四合院群落组成,巷子保留了成都传统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风貌,包含约70座传统四合院院落,占地约32公顷。这里的建筑多为清朝时期的四合院式风格,砖木结构,黑瓦白墙,朱红大门,古色古香。宽窄巷子呈“U”形布局,拐弯处有一较为宽阔的广场,可供游客休憩。宽窄巷子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为完整的清朝古街道,据记载,宽窄巷子是清朝重臣年羹尧修筑的满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平定了准噶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清朝居住在满城的只有满蒙八旗,满清没落之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独特格局。
巷子里有很多餐馆、茶馆,游客可以在此体验传统的川剧表演、茶艺表演,品尝正宗的成都小吃,如龙抄手、麻辣烫、串串香等。为招徕顾客,很多餐馆在餐区的正前方设置舞台,为客人表演川剧,既为客人提供美食,又让客人享受视觉盛宴,更传播了川剧文化,这个创意不失为文旅结合的上上之策。趁着闲逛有些疲乏,我也坐进了巷子边的“自在戏院”感受了一回川剧的魅力。演出的内容有戏曲、小品、相声等,在传统川剧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比如当台上的演员表演“成都耙耳朵”(怕老婆)和老婆相互捉弄时,以一些日常的生活细节,逗引得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
在台上表演的演员专业功底不浅,不是民间的“草台班子”所能概括,他们把传统的川剧艺术,创新融合了现代戏曲表演的幽默风趣成分,不时博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川剧中最叫好的,莫过于“变脸”的绝技了,在宽窄巷子现场表演中也作为压轴戏上场。四位演员身着传统的川剧表演服装,或执扇子,或挥旗帜,也有武生打扮的,在他们眼花缭乱的表演中,每一次转身,或挥动手中的表演道具,都能迅速变换脸谱,甚至还能变换身上所穿的斗篷,让观众惊叹不已,博得大家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看完台上演员表演的宽窄巷子人文历史典故时,让人领悟到“宽窄”是一种哲学,“宽窄”更是一种自律的涵养。最宽的是人心,最窄的也是人心。人的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大无是宽,大有是窄,人生之道,尽在这宽窄之间。人生的境界不是“宽”与“窄”的对立,而是“宽”与“窄”的通融。
成都的宽窄巷,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一样,都已经沉淀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处世的哲学。在清代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人家相邻。吴家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难以定夺,张家便驰书京都,希望张英出面制止。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得书后,主动让出三尺;吴家被张家的所感动,亦退让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即“六尺巷”,美谈传颂千古。人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只有不断内省,懂得舍取,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成都的宽窄巷子集中了成都最接地气、最具烟火气的民间文化,也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在宽窄巷子中,能品味成都的一种精神,呈现了老成都优雅的慢生活。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上个世纪的老成都人摆龙门阵、看皮影、看木偶戏、即兴写书法等悠闲生活状态,使宽窄巷子成为游客体验品味成都精致特色文化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