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救助“一个窗口”直达
“舟到救”社会救助平台投入试运行
DeepSeek“加持”,可实现救助政策智能解答、一键求助、救助进度跟踪等服务功能
石艳虹 王樱燃 李旺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24日 第 01 版 )
□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王樱燃 李旺
【问题清单】
社会救助涉及部门多、政策散,困难群众申请需要多个部门跑,还可能因对政策了解不全导致享受不到。如何破解?
去年12月26日,以“困难群众精准帮扶”为主题的“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在普陀区东港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举行。座谈会形成的任务清单要求,全面摸排我市困难群众救助基金、医疗保险等情况,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运作机制,整合政府及社会各界救助力量,打破信息壁垒,实施精准帮扶。
【记者追踪】
昨天下午2时30分,由市民政局牵头,联合舟山电信公司搭建的“舟到救”社会救助平台投入试运行。该平台整合了17个部门60余项救助政策,实现社会救助“一个窗口”直达。
打开“舟山民政”微信公众号的对话框,点击左侧“热点专栏”,最上方的链接即为“舟到救”应用平台。该平台设有智能咨询、救助申请、一键办理三个模块,可实现救助政策智能解答、一键求助、救助进度跟踪等服务功能。
通过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该应用平台支持多版本本地模型调用和云端671B模型调用,深度适配舟山社会救助政策库,支持群众以口语化提问,AI自动生成可享受的政策清单,解决“政策看不懂、权益不知道”难题。经测试,常见问题匹配的准确率达98.6%,较传统检索效率提升10倍。记者在自动跳转的智能解答模块输入“海岛渔民大病能申请哪些补助”问题,页面很快显示4条按人员类别分类的救助政策,并提示可致电96345咨询。
通过救助申请模块,求助人可在填写姓名、电话、个人情况等资料后一键提交。在线发起申请后,平台会启动多部门联办机制。民政、教育、医保、住建各相关部门将依托平台信息共享、协同作业,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及时获得多元救助。
通过一键办理模块,求助人可直接跳转至“浙里办”申办相关救助业务,也可对相关救助进度进行跟踪。
小沙街道的袁先生在“舟到救”内测期间向社区发起了求助,成为该平台的首位受益者。
袁先生今年34岁,是一名退役军人,因小脑萎缩致肢体二级残疾,无业,离异,儿子今年11岁,就读小学四年级。父子俩靠80多岁的爷爷照顾,近几年已陆续享受低保、残疾人补助、困难退役军人补助等社会救助政策。2月18日,袁先生向社区求助,儿子需要心理疏导等帮扶服务。
袁先生的情况经“舟到救”平台登记后,96345热线及时进行回访。定海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也进行了线下探访。核实情况、发起研判后,袁先生的情况被确认符合资格进入平台联办流程。面对袁先生的特殊情况,市民政局牵头以救助联席会议的方式进行协调。
经协调对接,袁先生的儿子可以享受心理疏导等服务,父子俩还可享受更多社会救助政策。他的儿子可享受免费校内爱心营养午餐、生活补贴、校内免费托管等服务,还将纳入市民政局“同舟护未 赋能成长——舟山市困境儿童家庭支持项目”服务对象,获得专属家庭支持方案和素质拓展活动。此外,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爱心点燃希望·雏鹰助学”项目,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圆梦六一”微心愿活动等,也向他伸出援手。定海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可根据政策要求,为袁先生父子办理特困申请和集中供养申请,提高其生活保障标准。袁先生的住房也已被列入2025年善居工程改造计划。
【整改实招】
据市民政局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市共有特困供养人员828户839人,低保对象7324户9002人,低保边缘对象554户971人,临时救助对象136人次,民政在册困难群众总数占户籍人口的1.13%。社会救助工作面临“沉默少数”发现难、“人户分离”申办难、“造血帮扶”见效难等难题。
借助“舟到救”社会救助平台,我市创新推出一系列举措,通过“平台+机制”,助力社会救助工作跨越式升级。
目前,市民政局正在联合多个市级部门、县(区)民政部门制定《舟山市困难群众救助联办快响机制》,全面梳理各类救助联办事项,编制联办事项清单;建立社会救助资金综合使用机制,优化救助资金使用结构,统筹调配救助资金;提升96345救助热线服务,确保热线24小时畅通,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专业的救助咨询服务;强化救助队伍建设,将救助工作细化到每个网格,确保困难群众的需求能够及时发现和响应;横向联动社会救助各单位、服务类社会力量,纵向贯穿“县—乡—村”三级救助服务网络,完善助联体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救助反馈机制,便于困难群众及时掌握申请进度和救助结果。
“以智能服务重构救助生态,推动我市社会救助工作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升级,为困难群众织就了一张‘有温度、有速度、有精度’的兜底保障网,助力我市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