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建个自产自销的网上菜场如何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21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简之
最近,新城临城街道毛竹山村上线了一个名为“田头点菜”的系统,以二维码为载体,直接将消费者和农户链接,把农户种植的菜品实拍展示在网页上,每样菜品下均有农户联系方式。目前客户点单后需要自行去村里拿货,物流配送将成为下一步系统升级的重点(据《舟山晚报》2月17日报道)。相比之下,定海岑港街道桥头村已先行一步。2022年底,以桥头村为主、街道及其他村社共同参与的“好岑光”强村公司成立。通过新媒体运营、直播带货和村企合作,将当地村民自产的优质农特产品纳入“岑食汇”公共区域品牌进行推广销售。截至目前,“好岑光”微信视频号和“共赴好岑光”抖音号等线上平台粉丝数量已超3000人,发布视频95期,建立“岑光精选”团购群2个,客户数400余人,去年一年卖货超百万元(据“竞舟新闻”2月6日推送)。既然网上卖菜此起彼伏,能否建个自产自销的网上菜场,让全市村民都能“想卖就卖”?
“好岑光”带了个好头
农产品“卖难”现象由来已久。以前交通不便,一家一户的菜农为了卖菜,往往天不亮就得肩挑车载往城里赶。现在交通便利了,菜场也设有自产自销摊位,农户卖菜轻松了不少。但即使如此,菜烂地头依然时有发生,沿街设摊依然司空见惯。桥头村两年前就成立了“好岑光”强村公司并组织直播带货,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顺畅卖出农产品,这无疑带了个助农富农的好头。
如今是网络时代,直播带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事实上也早有人在网上卖菜。但是,像桥头村那样让整个村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并实现一年卖货超百万元的销售业绩,实在难得。要知道,很多菜农都是老年人,让他们集体跨过“数字鸿沟”并不容易。更何况,从学会网上叫卖到实现销路畅通还需要一整套的组织运营,并非所有的农户都可以做到。就拿桥头村来说,要不是村书记带头,哪会有人人当主播的场景。
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实践一再表明,每一个共富村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一个率先垂范的村书记。定海网红打卡地南洞艺谷、古樟驿的美丽蜕变是如此,桥头村的“好岑光”出圈亦如此。
因此,要让更多的乡村加入到直播带货行列,关键也在“村书记带头”。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好岑光”已经创造了经验、作出了示范,只要更多的基层组织、村干部同样能够带好头,思富心切的广大农户哪能不从善如流?可以相信,直播带货一旦在乡村风靡起来,必将是一场村民和市民的共享盛宴。
有关部门不妨顺势牵个头
假如没有规范有序的农贸市场,只有提篮小卖的路边摊点,市民买菜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没有秩序就没有便利,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这个理。一个村的农产品再丰富,也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而当越来越多的乡村和农户都开起网上菜店,人们又难免无所适从,以及可遇不可求的尴尬。另外,菜品质量、食品安全也需要纳入统一监管。在农户的互联网思维开始觉醒之际,有关部门不妨顺势牵个头,及早建起自产自销的网上菜场,让农户可以“进场设摊”,让市民得以方便逛店。
现在已经有一些市民习惯于网上买菜,但多半都像“好岑光”的粉丝一样只关注个别卖家,这样不仅难以货比三家,可供选择的菜品也不够丰富。也正因如此,网上买菜还只是一种小众行为。建设网上菜场,意味着搭建起市民和菜农充分对接的平台,这显然有利于同时化解“买难”与“卖难”。
线下农贸市场的自产自销摊位数量有限,这应该也是导致乱设摊现象的客观原因之一。有了统一的网上菜场,村或农户只要申请网店便可开张营业,也无须再像桥头村那样单独组织营销渠道,这就大大降低了菜农的运营成本。建起网上菜场后,相关职能部门都能跟进在线监管,再加上消费者评分直接关乎生意好坏,农产品的价廉物美就更有保障。
建好自产自销的网上菜场,既关乎农户的钱袋子,又关乎市民的菜篮子,实可谓民生实事。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网上菜场无疑是值得开辟的全新领域。
或许能让菜价更便宜
我市一直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稳菜价的明显成效。但由于海岛蔬菜自给不足,从外地调入的蔬菜包含着损耗、运费等附加成本,难免导致“基础价”相对偏高,这也是人们每每觉得菜价贵的原因之一。建好自产自销的网上菜场,或许能让菜价更便宜。
在外地蔬菜长驱直入的同时,“小而散”的本地菜农常因销售渠道不畅陷入“卖难”困境,进而影响种菜积极性。网上菜场一旦建成,菜农和市民直接“见面”,既新鲜又便宜的本地菜就会畅销起来。一旦菜农有了积极性,就会千方百计增加蔬菜种植,使边边角角的“巴掌地”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显著提升海岛蔬菜的自给率。这样一来,网上菜场定能起到平抑菜价的作用,让菜篮子变得更轻一些。
菜价更便宜,会不会导致“菜贱伤农”?这样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农贸市场菜价高,菜农不一定就是受益者,销路不畅照样会导致菜烂地头。事实上,市民受惠与菜农增收不仅不矛盾,还可相得益彰。网上菜场开通了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直通车,菜农盯着市场行情种菜、买菜,完全有望实现增收致富。
在网购风靡的当下,乡村的直播带货也必将逐渐升温,顺势建起自产自销的网上菜场,让菜农的“网路”更畅通,应属公共服务的与时俱进。线上线下“两个菜场”各得其所、各显优势,就会给菜篮子工程增添生机和活力。果能实现菜价更便宜,菜农更富裕,真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