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风

臻妮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16日 第 02 版 )

  □臻妮

  家风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家风对家庭成员来说,就好比物理学中的“磁场”,每个成员生活其中,其思想行为必定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都说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亲立榜样,母亲有温度。这话十分有道理,我从小到大思想文化方面是父亲教育,因母亲没读书不识字,但她做事有思路,待人热情好客,家务相当好特别是精致活儿,如过去的大襟布衫一般人不会做而她会;纳鞋底做布鞋,都说她做的鞋好看到舍不得穿;补衣服几乎看不出补丁尤其是膝盖上;烧菜更是拿手好戏,凡在我家吃过饭的都说很好吃。左邻右舍向她讨教,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村里人对她很尊重敬佩,推荐她当贫协和妇女代表,她也非常支持父亲的工作。

  父亲,虽只读过三年私塾,但人诚实喜欢学习成绩优良,先生很看重他。后来单位领导培养他,多次送他去外地培训,据说有次去宁波奉化学习,第二天老师说:你现有的水平教小学绰绰有余。之后父亲表现突出入了党,还当小学校长好几十年。他对党忠心耿耿,95岁去世前一个多月,还让我们用轮椅推着他去上党课。

  外人总说父亲是个大好人,见人总是笑脸在前,讲话风趣幽默态度温和,从不欺人总是帮人,无论师生还是家长都很喜欢他。可是,我们做子女的对他却是敬而远之,因他对我们要求颇严,嘴里老是挂着: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你们要抓紧时间学习呀!小时不懂事最怕被管教,叫你要么看书练字要么学乐器,一刻也不让自由闲着,所以我们都有点“讨厌”他。

  因父亲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又当校长,许多人都称他先生,所以大家有事总来找他,商量解决问题的;逢年过节请他写对联的;代写家信甚至写检讨书的……我小时总感觉很烦。可父亲总是笑眯眯的,人到门前都是客,人家有求于你说明有困难,我们要尽量帮助。因为哥哥去拉二胡,妹妹去练书法,只有我在看书,父亲每次都要叫我放下书,搬凳倒茶,笑脸相迎,但事后常表扬我,我慢慢也就乐意起来了。

  假期里更是门庭若市,暑假学生来问作业,家长请父亲教孩子们游泳……寒假里,刮风下雨落雪时,他看到学生(因为生活苦)穿着单薄有点哆嗦时,就卸下家里大门板搭台,教我们一起打乒乓,还有让到大堂前“摸暗子”,这个游戏是小时最喜欢的,一是很有惊喜感,二是奔跑时全身运动发热最快,不仅孩子喜欢大人也常加入队伍,笑声欢呼声连片,热闹非凡。

  随着岁月推移,我们也渐渐长大,父亲的乐善好施、乐于助人也成了我们的习惯,人们都说我们家的孩子听话,有礼貌有家教。

  经济不发达年代父亲种了花和葡萄,他用黄泥土黑泥土拌在一起铺在根基上,用阴沟泥和人粪打底肥,不仅花儿开得鲜艳漂亮,葡萄更是枝繁叶茂。葡萄分给亲朋好友时,大家都说又鲜又甜特别好吃。他积极性更高了,从种一株变成两株三株,最后到搭棚三间屋面都不够,加之菜园和井潭全部搭上架子,从大墙门进来葡萄架像水帘洞一样。

  父亲退休后,就一心管理葡萄和花卉,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葡萄的确长势喜人,从抽出嫩枝到一串串葡萄挂果,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都说这仿佛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园,葡萄成熟时,来观赏的人就更多了,还有远方慕名而来素不相识的,父亲不管熟悉的陌生的,凡有来者都要剪下几串让他尝尝,因为是老式小品种,都说别有一番风味很好吃。那时候,父亲说也不上市场卖,他的辛苦能换来大家的快乐,就很高兴。

  接下来几年,葡萄已发展到五个棚,产量旺盛。那年大丰收每个棚都挂满了,特别是水井上面的两棚,光照充足,一串串水灵灵的,黄澄澄的宛如金弹子,绿油油的犹如玛瑙,晶莹剔透,看着让人馋涎欲滴,随手摘下几颗没洗就往嘴里送,甜蜜汁水四溢美醉了我……

  父亲细心地一串串将它们剪下,挑好的让我装进食品袋,每袋约1.5公斤,接着一袋袋小心地放进箩筐,一箩至少有三十公斤。我和他抬着去整个村子分,有的人家在山坡上,来回需一个多小时,有时候这样要两趟,虽然很累,但我和父亲总是很高兴。因为乡亲们也格外开心、感激,有的还拿家里的菜蔬回礼送我们。

  如今父亲与他的同龄人大多过世,家里房子新造后葡萄只剩一个大棚了。但母亲已近百岁还健在,思路清晰生活一切会自理,门前屋后仍种菜和花。到葡萄成熟季节,母亲除给我们三姐妹留些外,其余她仍然像父亲在时那样,挨家挨户去送给相亲邻里分享……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