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热议——

“引育留”更多人才聚舟创业

王倩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13日 第 03 版 )

  “我眼中的舟山”大学生训练营活动 资料图

  □记者 王倩倩

  “要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引才用才。”“‘留才先留心’,要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市两会上,政协委员围绕我市如何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展开热议。

  【现状】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市政协委员苗春波认为,一些用人单位过于追求“名校”“高学历”“高职称”标签,却忽视了人才与本地产业结构、自身优势和发展战略是否匹配。旅游服务、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行业的人才引育力度不足。

  市政协委员虞旭伟认为,与省内周边地市相比,我市在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扶持力度方面仍然偏弱,部分用人单位没有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晋升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人才流失。

  2024年舟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2.2万人,同比增长190%,预计今年依旧势头迅猛。市政协委员邱赛萍则认为,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我市外语人才稀缺问题亟待破解。据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导游板块数据显示:舟山导游行业的外语人才仅有61名,且大多数不在一线。

  【建议】

  “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才能够吸引人才留在本地,为舟山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苗春波建议,要在现有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对效果不显著的政策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总结,及时更新升级。整合高校教育资源,针对重点产业和紧缺技能人才需求,拓展教学模式,采取企业内一线技能专家和高校内教师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等方式,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苗春波认为,要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提升产业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对企业人才采取不同导向的评聘方式,要重视企业自身的意见建议。同时,推进常态化、一站式人才认定服务,持续优化人才认定流程,及时兑现各项待遇。

  “建立人才库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吸引、管理和发展人才资源。”邱赛萍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建立舟山外语接待人才资源库,收录全市外语接待人才的基本信息、语言特长、接待经验等,便于相关部门及企业根据需求进行调配。此外,鼓励相关单位加强合作,在接待旺季或大型活动期间,协同调配外语接待人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利用。

  市政协委员夏赛丽认为,人才工作要在“育”字上下功夫。她建议,构建政府主导、高校支撑、商(协)会纽带、企业自主参与的四位一体运作模式,将民营企业家尤其是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纳入常态化人才培育战略体系。组织民营企业家赴境外、市外考察,参与全球行业论坛、展会,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企业汲取先进管理、技术、营销经验,引入知名培训机构、专家合作办学。完善民营企业家培养档案建设,搭建民营企业家培养云平台,实现培养闭环管理。

  虞旭伟建议,建立完善青年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和贷款贴息、创业补贴政策,对青年在我市首次创办企业、注册个体工商户及加入“农创客”,且个人信用记录良好的,可加大贷款担保和贷款贴息、创业补贴支持,促进更多青年人才集聚。

  虞旭伟还建议,打造汇聚青年人才认定、居留、安居、职称评审、职业咨询、人力资源等服务的青年驿站,建设科技感强、时尚新潮、配套齐全、廉价便捷、活动丰富的青年社区,重点解决青年群体的住房难、圈子小问题。此外,可考虑引进高质量文娱产业,有序发展夜间经济,举办各类青年感兴趣、参与度高的赛事活动,比如电子竞技娱乐赛、青年音乐盛典、潮玩集市、青年街舞大赛等,提升青年对现代城市的体验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