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团市委:“青”情守护,青少年春节关爱行动进行时
俞怡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08日 第 04 版 )
“我眼中的舟山”大学生新媒体训练营
“邂逅非遗·寻迹年味”古城游园会
春节礼物派送活动
青年企业家捐赠活动
“年味工坊”美术托管班
□记者 俞怡至
在舟山这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城市,青少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与动力。团市委始终牢记使命,积极作为,从不同维度出发,全方位关爱青少年成长。无论是吸引在外学子返乡创业,为家乡注入新鲜血液;还是在春节期间给予青少年温暖关怀,让他们感受社会的关爱;亦或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供家门口的学习阵地,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团市委的每一项举措,都如同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青少年前行的道路,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情牵游子 引凤归巢回港湾
舟山,这片孕育无数梦想的土地,一直期盼着在外求学的青年才俊返乡,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家燕”不负桑梓,“归巢”筑梦青春。团市委持续深化港湾计划,推进关口前移,加快人才聚集,致力于吸引舟山籍青年返乡,共同投身家乡建设。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舟山丰富的海洋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都急需通过新媒体的力量进行传播与推广。基于此,团市委于寒假期间精心策划了“我眼中的舟山”大学生新媒体训练营。
训练营邀请了业内资深的新媒体专家、知名短视频创作者担任导师,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舟籍学子带来了一场场干货满满的课程。从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策略,到短视频的拍摄技巧、剪辑手法,再到爆款文案的撰写秘籍,导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传授给学子们。
在实践环节,学子们分组深入舟山的各个角落,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好。他们走进舟山青年发展城市主题空间,感受秋千荡漾,青春飞扬;他们来到普陀区武岭湿地公园,拍摄飘荡的芦苇,感受降温的风;他们穿梭在沈家门渔港文旅驿站,捕捉百年渔港的韵味,挖掘舟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小王是一名就读传媒专业的大学生,他参与训练营后兴奋地说:“以前总觉得家乡离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点远,通过这次训练营,我发现舟山有太多的素材可以挖掘。像那些古老的渔民号子,还有充满科技感的海洋养殖新模式,都是很好的新媒体创作题材。看到家乡在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我觉得毕业后回来发展,肯定能有一番作为。”
除了新媒体训练营,团市委还举办了“邂逅非遗·寻迹年味”古城游园会。舟山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渔民画、布袋木偶戏、传统剪纸等,这些都是家乡独特的文化符号。春节前夕,在古色古香的定海古城,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园会拉开帷幕。舟籍学子们身着传统汉服,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繁华街市。
在游园会上,学子们参与了投壶、猜灯谜等传统民俗活动,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乐趣。在非遗体验区,他们亲手拓印出一张张喜庆的新春年画,绘制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糖画,体验传统手工艺的精妙,回味儿时的甜蜜;他们观看布袋木偶戏表演,被艺人精湛的技艺所折服,惊叹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年祈愿”区,学子们挥洒笔墨,在灯笼和福袋上书写对新年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小张是一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她在游园会后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对家乡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家乡的文化瑰宝,更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我希望毕业后能回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这些非遗文化进行产业化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舟山的文化魅力。”
春节送暖 情暖青少年心房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对于一些困境青少年来说,这个节日可能会多一份孤独与艰难。团市委始终关注着这些青少年的成长与生活,在春节期间,积极开展一系列关爱举措,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希望。
舟山市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自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成为了团市委关爱青少年的重要品牌项目。春节前夕,团市委举办了“舟山市关爱青少年彩虹行动实施10周年暨青少年关爱项目”捐赠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5位热心的青年企业家,他们在自身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始终心系家乡青少年的成长,慷慨解囊,向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了40万元。这笔善款存放于市慈善总会,将全部用于青少年发展事业,为困境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此次活动中,团市委发布了三项“青少年关爱项目”,分别是“彩虹追光”“彩虹润心”和“彩虹相伴”。“彩虹追光”项目聚焦困境青少年视力健康,为全市有需求的困境青少年提供护眼灯改造或赠送护眼台灯,以及赠送书桌及人体工学椅子,为青少年打造舒适、便捷的学习环境。
“彩虹润心”项目则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为全市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1次免费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可随时向定点机构预约咨询。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的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等日益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通过‘彩虹润心’项目,我们已经为不少青少年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有些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惑。我们通过专业的疏导,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树立积极的心态。”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彩虹相伴”则是通过定期走访、实现微心愿等方式,给予困境青少年温暖陪伴。在认领的微心愿中,为喜欢摄影的小吴联系摄影社团和青年夜校,让他有机会深入学习摄影知识。小吴激动地表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没想到团市委帮我实现了,我一定会努力学习。”
春节期间,团市委共组织开展困境青少年走访35人次,发放慰问物资价值5.2万余元,征集青少年微心愿22个并全部予以兑现。
此外,春节前夕,团市委慰问组还走进岱山县,走访慰问困境青少年家庭。他们带去了生活必需品,如大米、食用油、棉被等,还为孩子们送上了学习用品和新年礼物。慰问组与孩子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门口的乐园 寒假托班护成长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丰富少年儿童的寒假生活,解决上班族家长孩子“看护难”问题,团市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千岛街道红茅山社区“家门口青少年宫”开设了“年味工坊”美术托管班。这一举措,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托管班以“美术绘本”为教学载体,围绕“寻找年味”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精彩课程。在《知年俗——巧剪窗花》课上,老师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窗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孩子们了解到窗花是中国传统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着吉祥如意、辞旧迎新。随后,老师详细讲解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裁剪、镂空等,并亲自示范。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剪刀和彩纸,认真地剪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窗花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有寓意吉祥的福字图案,还有充满童趣的卡通形象。小朋友七七开心地说:“我从来没想过剪窗花这么有趣,我要把我剪的窗花贴在我家窗户上,让家里变得更漂亮。”
在《寻年兽——制作年兽》课程中,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了年兽的传说。孩子们被这个神秘的故事深深吸引,对制作年兽充满了期待。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超轻黏土、彩纸、废旧物品等材料,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年兽。有的年兽张牙舞爪,威风凛凛;有的年兽憨态可掬,十分可爱。孩子们还为自己制作的年兽起了有趣的名字,如“威风大将军”“可爱小福兽”等。
在《品年味——绘年夜饭》课上,老师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家中年夜饭的场景,以及那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美食。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年夜饭故事。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用鲜艳的色彩描绘出心中的年夜饭。有的孩子画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的温馨画面;有的孩子细致地描绘了各种美味佳肴,如红烧肉、糖醋鱼、饺子等。
看到自家孩子的作品后,家长李女士感叹道:“通过这个托管班,孩子不仅学到了美术知识,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看到他画的年夜饭,我感受到了他对家的热爱和对新年的期待。”
除了这些课程,托管班还组织了《享年趣——拼贴福蛇》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年味的独特魅力。家长们对托管班的评价极高,一位家长表示:“开设这个寒假托班,真的是帮了我们大忙!孩子在这里既能学习知识,又能结交新朋友,我们家长也能安心工作。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此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孩子们的校外课堂,团市委还组织了近百名少先队员参加“探民俗、享年趣、承传统,红领巾寻年味”冬令营。活动中,来自我市各个学校的少先队员、人才子女及新业态从业人员子女从“手工体验、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人文探索”等内容寻找年味,跟随红领巾行走的课堂,走进定海古城、舟山市美术馆、定海区小沙街道,通过脚步、眼睛及童心在丰富多彩的年味探索中,找寻舟山海岛特色年俗,收获最纯真的友谊,记录最红火的新年回忆。
本版图片由共青团舟山市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