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徐海东:以情动人以法为据,涉海矛调春风“徐徐”
刘鑫 邵宇翔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1月23日 第 04 版 )
徐海东与工作人员沟通案情
□刘鑫/文 邵宇翔/摄
人物简介
徐海东:
1974年2月出生,浙江普陀人,1996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普陀区公安分局海防缉私大队一级警长,曾获个人三等功2次,受嘉奖10次。
“你们放心,这里专为咱们渔民兄弟解决闹心事!”面对情绪激动的来访群众,徐海东赶紧给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一边安抚他们情绪,一边迅速着手开展调处工作。
作为一名老民警,徐海东曾在派出所、刑侦、反恐、经侦等多岗位历练,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反复求索的他,摸索出涉海矛盾纠纷调处“一人一策、情感共鸣、成案宣讲、借势借力、离岛共享、矛盾吸附”工作法。现如今,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有解决不了的事,就去海上融治理中心”这句话逐渐深入辖区渔民心中。
从涉海矛调“新兵”
到“行家里手”
“我在公安的多个部门工作过,但涉及海上远洋等业务方面,却是第一次接触。”谈起在海上融治理中心的工作,徐海东说道。
徐海东介绍,针对普陀海洋大区,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海上矛盾纠纷复杂性、多样性、突发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海上融治理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由普陀区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多家部门共同打造,有着海上矛盾调解的“专科医院”之称。
“得学习,不然跟不上节奏啊!”徐海东感叹道。
自海上融治理中心成立,徐海东便被选派入驻并担任法治服务中心主任一职,他也凭借着扎实的业务功底,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办公桌一角,始终错落着涉海相关资料和书籍,翻开的每一页都可见他勾划着的见解和心得。
就这样,随着处理的海上矛盾纠纷调解业务量逐渐增加,面对渔民兄弟的诉求和期望,徐海东也从一名涉海矛调“新兵”快速成为“行家里手”。
这事交给我
一定全力以赴
“这都是当事人事后送来的,还有很多当事人要送,都被我们婉拒了。”徐海东指着墙上的三面锦旗说,其中一面锦旗让他印象深刻,也让他更加坚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决心。
去年3月,合伙经营一艘远洋鱿钓船的4名当事人来到海上融治理中心寻求帮助。原来,涉事的4名当事人因股份转让合并问题产生了矛盾冲突,而该起涉及股权的复杂纠纷案件一旦无法及时调解解决,所有纠纷将全面进入诉讼阶段。
“这事交给我来!”闻讯而来的徐海东立即介入其中。
调解过程中,面对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难题,作为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徐海东,充分运用专业法律知识和娴熟调解技巧,抽丝剥茧、见招拆招。
最终,仅耗时10天便将该起疑难纠纷在诉前调解成功,4名当事人顺利达成协议,并在涉及10余项调解内容的调解协议书上确认签字。
“太感谢了,要是没有您这事真解决不了!”事后,当事人还特地送来了一面锦旗以表感谢。
看着张张笑脸满意离去
再累也值得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拿到调解协议书的姚先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姚先生在渔船开展捕捞作业时不慎受伤,后因误工费问题与其老板发生分歧。徐海东得知后,立即联系双方在海上融治理中心开展调解工作,并同步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很快便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我们这里以共治为核心,各部门高效联动,形成涉海矛盾纠纷风险闭环。”徐海东介绍道。
去年,海上融治理中心成立了“徐海东调解工作室”,并由徐海东兼任法治服务分中心主任,牵引联动海事法院、海事渔事调解委、行业协会等中心成员,联合开展矛盾纠纷专业调解。
“虽然工作任务越来越繁忙,但看到渔民兄弟们面带笑意从我们这里满意离去,我觉得再累也值得。”徐海东说道。
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调解群众,徐海东始终深知其中难点所在,但他总能很快厘清症结,并通过以情动人、以法为据的耐心调解,让当事双方达成协议。
自“徐海东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16起,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调解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