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公租房让更多人实现“安居梦”

一叶扁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1月16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一叶扁舟

  岁末年初,定海开展2024年城区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集中摇号、签约,本轮公租房共推出162套房产较新、公共配套较齐全、面积适中的高层电梯房,主要集中在盐仓惠舟新村,房租费为每月每平方米3元,低保家庭租户为每月每平方米0.5元。共有123户城镇中等偏低以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获得摇号资格,目前已有100余户完成签约(据《舟山日报》1月7日报道)。困难家庭住有所居实为幸事,这样的电梯房可是很多人翘首以盼的。 

  为困难家庭托底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住有所居”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社会理想,要不是推行公租房制度,这种美好愿景恐怕是难以变成现实的。城市的房价虽然有起有落,但对于寻常家庭来说终究会是沉重的负担,更何况是收入低微的困难家庭。正因如此,公租房不失为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可以让不同收入的人各圆各的安居梦。

  定海居民徐先生经济收入不高,名下没有房产,原先一直租住在定海城区,这次摇到了一套70平方米的公租房,面积够用,采光也好,每月租金只需要220元左右,真比中了彩票还高兴。另一位定海居民张先生已经73岁了,拿到公租房钥匙后激动地说“这套房子就是我养老的归宿了”。可见,有了公租房,困难家庭就有了安身之处、温暖之家。

  曾几何时,全社会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住房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好在,大大小小的单位都有房子分,让大家勉强都有一个“家”。房改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住房条件日益改善。很多舟山人房子越换越大,住上大平层、小别墅的也不罕见。但也不容忽视,那些买不起房的困难家庭愈发显得无助。这也说明,发展速度越快,越需要有完善的保障制度来为困难家庭托底。

  公租房以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出租,可以帮助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拥有稳定住所,并使他们有更多的钱用于其他生活开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有了公租房的托底保障,困难家庭大可以坦然面对“你住你的别墅,我住我的公房”。

  为创业人群减负

  在僧多粥少的现状下,公租房当然应该优先照顾困难家庭,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须顾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安居需求。假如条件允许,公租房完全可以放宽入住条件,比如面向外来人才,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创业人员,为他们提供经济实惠的居住选择。这样做,显然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眼下,住房成了很多城市的无形门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没有父母资助根本付不起房子首付,只能将薪水转手交给房东,或因陋就简地找人合租。无奈之下,很多人最终选择逃离大城市。另外,社会流动性日益加大,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不同城市工作,每到一地都买房同样不现实,而选择租房同样会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过高的房价、单一的市场供给,难免导致对创业人群的“挤出效应”,从而影响人才流入、削弱社会活力。

  住房是否困难,是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调侃说,在高房价、高房租面前,拿再多的薪水也是困难户。市场提供改善型住房,政府负责保障型住房,这样的双轨制才能使不同人群各得其所,并让整个社会充满创新创造的活力。有道是,安居才能乐业。政府提供的公租房越多,就越能吸引各路人才“择木而栖”,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很多地方推出的人才公寓、大学生公寓,其实也是一种公租房,只因数量有限难以充分满足需求。

  近年来定海不断加大公租房供给,此次更让100余户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这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在供给侧发力的同时逐步降低门槛,让更多困难家庭、小岛居民、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者住有所居,城市定会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为社会发展赋能

  公租房政策有助于缩小居住差距,促进公平与和谐,并充分释放社会活力。眼下,很多人因买房租房成为“负翁”,导致收入不低、消费不高。让更多人在不具备买房条件时先住公租房,有利于提振消费、改善生活,从而扩大整个社会的内需。同时,政府推动公租房建设,也会促进建筑等相关产业链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拉高经济社会的“景气指数”。

  有人或许会问,加大公租房供给会不会影响稳楼市,从而导致顾此失彼?这样的担心应该是多余的,随着共同富裕渐入佳境,房地产大有开发空间。这是因为,人们总在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但凡有条件拥有高品质的房子,很少有人会“赖”在公租房里。再说,公租房也不是想住就能住的,经济条件一旦“超标”就得“腾笼换鸟”,“开豪车住公房”之类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是难逃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 

  公租房多了,原先拥有多套房的市民,卖又卖不掉、租又租不出,“老破小”岂不砸在了手中?这一问题同样事关群众利益。更何况,即便是私有房产也依然是社会资源,当然需要通盘考虑。一些地方尝试通过政府收购来盘活存量,既充实了公租房供给,又减少了闲置房产,这一“他山之石”或可攻玉。事实上,公租房的来源理应多样化,甚至可以通过租用私房来减轻财政压力,并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居住需求。

  公租房的合理分配在化解特定群体住房困难的同时,有助于优化城市的住房结构,提高住房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起到稳定楼市的作用,可谓好处多多。公租房姓“公”,在建设中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在分配中如何实现公平公正,在监管中如何完善信用体系,这一切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