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携手共富 城乡融合宜居

——我市深入实施“985”行动系列报道③

石艳虹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31日 第 01 版 )

  □记者 石艳虹

  2024年,舟山全力探索海岛共富新路径。

  “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走深走实,项目建设持续发力,为小岛带去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作为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的地级市,我市全域围绕养老、医疗、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普惠一体化,探索海岛基本公共服务降本提质增效。

  千岛之上,海岛携手,城乡相融,共谱现代海洋城市新篇章。

  小岛你好,小岛更好

  “小岛你好”YOYO主题餐厅入驻听涧·登观设计师民宿;舟山首家美人鱼户外潜水基地亮相,旨在打造目前亚洲最大的户外生态潜池;“晨昏”婚纱摄影馆开业,打造出一处新的艺术空间……今年以来,白沙岛新业态项目密集“上新”,推动小岛持续“焕新”。作为“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首批11个创建示范岛之一,白沙岛按照“浪漫岛”主题定位,持续在业态打造和项目引进上下功夫,让小岛释放出大能量。

  今年,“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首批11个创建示范岛完成验收。截至10月底,首批创建示范岛累计实施项目187个。第二批6个创建示范岛累计实施项目92个。

  落地项目和产业有效带动小岛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居民增收。2022年至2023年,首批11个创建示范岛所在的21个行政村实现总收入1.16亿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122.35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总体超过53%,2024年上半年增速高于全市平均22个百分点,家庭可支配收入10万元以上群体比例超65%。

  一座座小岛,焕新的脚步不停。

  嵊泗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胸腔镜下的肺癌根治手术;花鸟乡卫生院与养老院融合建设,为入住老人提供24小时沉浸式医疗服务;洋山中心卫生院新增住院服务,还打造了口腔特色专科……在省、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组团式结对帮扶下,嵊泗县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高。今年以来,嵊泗县人民医院成功突破断指再植术等17项新技术,嵊泗县组建县乡村三级巡回医疗服务队伍,实现所有偏远海岛“健康方舟”巡回医疗全覆盖。

  5月20日,来自浙江省11个地市的11对新人在花鸟岛举办集体婚礼;8月10日农历七夕节当天,花鸟岛推出古风汉服表演、心动市集、“蓝眼泪”音乐节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惊喜不断。围绕“爱情岛”IP,花鸟岛不断完善专业服务,开发主题线路,探索文旅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

  12月25日,位于嵊泗县菜园镇小关岙村的泗礁岛生态农业产业园正式开园,标志着嵊泗设施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新突破,预计每年可为嵊泗县菜篮子工程提供不少于7个品种、总量400吨以上的新鲜蔬菜,让海岛群众吃上更加新鲜、优质的蔬菜。

  作为全省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示范样板区,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嵊泗县步履坚定,走出一条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2024年以来,共有8项工作获国家部委肯定或推广,44项工作取得省级层面阶段性成果。

  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5月起,虾峙镇大双山岛上的51名老人乔迁至虾峙本岛的离岛安养驿站,开启晚年新生活;12月,嵊泗壁下岛5户7名老年村民搬入县城,在城区安享晚年。

  2024年,我市继续推动常住人口不足100人、服务供给成本高的小岛迁居,截至目前已完成迁居396人,9个偏远海岛实现整岛迁居。

  秋季开学以来,原桃花镇中心学校的80名中小学生在舟山本岛过上了新的校园生活,12名学生免费住进学校宿舍,还有老师“妈妈”照顾起居。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提升大岛核心城区优质资源供给能力,“一校一策”平稳撤并8所小规模学校,退出6所低端薄弱幼儿园,促进学龄人口集聚、共享优质教育。目前,已实现全市初中阶段学生100%在“1+4”大岛接受优质教育,99%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1+4”大岛就读。同时加强市域一体化资源要素保障,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建立统一基准的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市学生资助政策对象一致、标准统一。

  今年10月,来自西岠岛的李阿伯老两口搬进了位于定海区环南街道和平花苑小区的新家。两室一厅的电梯房,被老两口打扫得一尘不染。在本岛多年,李阿伯夫妻俩一直没有固定住房。这套保障房,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安稳。作为定海区小岛迁居居民安置点位之一,和平花苑小区的19套拆迁安置剩余房源均已通过摇号完成配租。

  今年,我市将偏远小岛进城渔农民等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市已筹集偏远海岛渔农民可迁居安置房源376套,保障迁居渔农民235户,“将搬迁集聚渔农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试点成果在全省推广。

  运动健身、为老服务、亲子活动、幼儿照护托管、居民议事……在总面积1670平方米的环南街道民生综合体,设有养老、健康、健身、文化、教育、治理等功能区域,各类民生服务可“一站式”共享,实现全年龄段服务对象全覆盖。

  创新民生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民生服务集约化。我市按照“可拓展、可转换、可兼容”原则,今年以来已建成民生服务综合体4个,累计举办活动620余场,参与群众2.1万人次,其中老年人和儿童参与率超70%。

  2023年7月以来,舟山承接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深入实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补短板、扩供给,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效,努力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衡、优质共享。

  城乡一体,携手共进

  国庆假期首日,定海古城文房四宝园对外开放,东城门、奎光阁、文笔峰、砚池等与游客见面,十五街巷全新亮相,重现海上古城风貌。

  同在10月,焕然一新的岱山蓬莱公园开园,融自然美景、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于一体,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游玩、亲子同乐的好去处。

  2024年,我市继续推进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工程,推动定海古城保护,更新甬东区块和勾山区块,建成“一路一品”主题道路11条;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开围墙”930米,58个闲置地块实现综合利用。

  全长43.9公里的“云顶仙乡”一路好风光,更激活了周边乡村特产售卖、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各种资源,今年以来东海百里文廊沿线区域电商销售额超6000万元。

  每天,2辆由7座商务车改造的“共富微巴”小型公交车开进里钓岛,在钓山、张家塘、里钓三个站点停留,为小岛居民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公交车沿着罗马线盘旋而上,行驶至马足村村口的村级物流点,车上的包裹被取下,摆放到货架上,等待村民来取。如今衢山镇的30个村已全部实现“快递进村”。

  今年,我市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2.0版打造,实现建制村0.5公里通客车率100%,全市水上客运站至陆上公交100米内换乘站点占比达100%,全面建成市域客货邮三级物流网络,超过20万小岛用户收取快件不出岛、不出村。

  创业就业,城乡同精彩。推进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我市组建了“创就蔚蓝”政校企联盟。政府单位、市内外高校、重点企业和乡创基地合力推进高校毕业生群体来舟就业创业。2024年,全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1078人,其中硕博及以上人才1203人,同比增长16.6%。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培育“三毛”文化IP、蚂蚁岛“红色文旅+”、展茅“新潮网红打卡地”等特色鲜明的海岛乡创基地10家,集聚各类创客267家,就近带动3400余人就业。

  文化大餐,日益丰盛。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对社会公众开放,16组国内外当代艺术领域代表性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共栖之舟”开馆展,为市民奉上文化大餐。山潭村文化礼堂特色展览馆、白泉非遗馆等乡村特色展馆相继开馆,进一步为市民游客领略渔农村文化提供了阵地。

  这一年,城乡一体,携手共进,宜居宜业的海上花园城,展现新画卷。城市蝶变,幸福跃升,现代海洋城市焕发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