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位群众的前行之路

——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综述

俞怡至 张旭儿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24日 第 03 版 )

  本稿图片由舟山市司法局提供

  □记者 俞怡至 通讯员 张旭儿

  “我向对方要赔偿款要了大半年,都没成,没办法了才到法律援助中心来的,没想到你们两个月就帮我谈妥了,让我实实在在拿到钱了,太感谢了!”近日,岱山县法律援助中心高效化解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帮助当事人庄先生及时拿到赔偿款,当事人专程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一年前,庄先生在驾驶电动自行车与同方向王某某驾驶的小型普通客车发生碰撞,造成庄先生受伤、车辆受损的交通事故,后庄先生被送医治疗。经认定王某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庄先生无责。事故发生后,王某某及某保险公司分别垫付部分医药费后拒绝赔偿。因协商无果,无奈之下,庄先生向岱山县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援助申请。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庄先生也拿到了赔偿款。

  这一民事案件的妥善解决,体现了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对受援人合法权益的极大保障,不仅得到了受援人及家属的肯定,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近年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84件,其中刑事案件743件、民事案件840件、行政案件1件,办理法律帮助案件1354件,惠及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2900余名,为2万余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帮助,切实维护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推进市域通办 擦亮便民底色

  “郑律师,谢谢你和援助中心,没有你们,案件不可能这么快解决。”近日,受援人李某特地送来一面锦旗向帮助他的法援律师和普陀区法律援助中心表示感谢。

  李某是渔船上的一名船员,此前,他因赔偿问题向普陀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该案的法定办案机关为宁波海事法院,按老政策,李某本应向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而现在,普陀区法律援助中心根据市域通办政策,立即受理并指派援助律师。

  得益于舟山推行的市域内通办机制,李某在自己“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法援服务。“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了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只要当事人的申请需求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并属于设区市域内某一法律援助中心管辖,就可在该设区市域内任一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得到相应的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旭儿介绍。

  “市域内100%通办”打破了法律援助跨层级、跨区域受理壁垒,有效解决了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多次跑、来回跑的问题。据了解,今年以来共受理市域通办申请35件,实现法律援助申请市域内100%通办,有效减轻困难群众来回奔波的辛劳和异地维权的成本。

  此外,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秉持服务“前移一步”、群众“少走一步”的工作理念,以建设“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目标,深入推进法律援助网格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法律援助中心5家、乡镇及行业部门法律援助工作站106个、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点418个,形成覆盖城乡的四级法律援助组织体系,畅通法律援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服务持续升温 增强群众获得感

  “刘女士您别担心,您现在行动不便,我们会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的。”日前,市法律援助中心收到了一份特殊申请,申请人刘女士是一名身患重大疾病的妇女,她迫切希望在有生之年结束让她深受伤害的婚姻关系。

  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市法律援助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上门进行法律援助受理,并于当天指派律师为其服务。援助律师接受指派后,即日会见刘女士了解案件情况,办理委托授权手续,收集梳理证据,准备诉讼材料。考虑到刘女士病情恶化、出行不便,援助律师奔波于医院、法院、社区等地为其提供援助服务。经过援助律师和办案法官的共同努力,十天加速暖心服务圆满了却刘女士十几年来的心结。

  这是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生动体现,刘女士的“特殊服务”并不是个例。为了让法律援助更加便民,近年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持续加强做好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好帮扶对象的合法权益;突出法律援助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的兜底功能,简化法律援助申请程序,做到当场受理、当场审批、当场指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效率。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共计为337名进城务工人员追回拖欠的工资和伤残赔偿金600余万元,致力保障和维护454名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开展主题宣传 提升群众获得感

  “我想要咨询下关于工作过程中受伤赔偿方面的问题,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活动现场围满了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环卫工人,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志愿律师热心、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

  这是“法治清风润心田——致敬城市美容师”法律援助志愿活动现场的一幕。今年8月,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新城普法办在长峙岛垃圾中转站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活动,为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送去夏日清凉问候,将法律援助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基层。

  近年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深耕群众路线,深挖援助宣传工作重点,聚焦群众法律服务需求,通过法律援助进渔区、进码头(车站)、进宗教场所、进军营、进社区(村)、进企业等不断开展多层次、分众化的宣传活动。同时,以微信群、朋友圈为载体,开展线上有针对性宣传,以便群众及时接受和学习到法律援助知识,真正实现法律援助宣传“零距离”。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使群众能获得及时、必要的法律服务。

  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49场,发放宣传册、宣传品1万余份,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现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2件,以实际行动将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带到人民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