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保护历史建筑的快进键
周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22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周沫
近日,舟山市第7批历史建筑名录公布,登步岛忠和庙、普陀山白桦碑林、定海总府弄2号民居、东蟹峙岛江口新庙等4处建筑入选。至此,我市市级历史建筑增至137处,市、县两级历史建筑增至169处(据《舟山日报》12月7日报道)。我市历史建筑不断增多,在欣喜之余也给人紧迫感,有关方面应按下保护历史建筑的快进键。
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资源,任何仿古建筑都抵不上货真价实的历史遗存。据介绍,入选市、县两级历史建筑名录后的建筑,都要进行测绘建档,增设标志牌,并开展定期回访,如改造须经相关部门审批。近年来,鉴于小岛在开发建设中原有建筑拆迁率较高,市、县两级在建筑名录推选中加大了对小岛历史建筑的关注,此次新增的4处历史建筑就有3处位于小岛。这样做,有利于“抢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
保护好历史建筑,不但为子孙后代保留历史文脉,还是繁荣全域旅游的现实需要,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舟山固然有美丽风光、清新空气,假如少了有年代感的历史建筑的点缀,就会缺乏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普陀山每年都能吸引海量游客,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佛教文化圣地,与保护完好、遍布全山的历史建筑是分不开的。实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发展乡村旅游同样需要历史建筑“画龙点睛”,这样才能成为长盛不衰的打卡地。似曾相识的田园风光、大同小异的乡村美食,常常让人有选择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有故事”的地方往往就能脱颖而出。饱经风霜的历史建筑,正是一个地方最忠实的文化载体,也必然是八方来客不愿错过的打卡地。受到保护的169处市、县两级历史建筑,无不具有各自建筑风格、年代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海岛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让它们“讲”好各自故事,舟山的山海风光就会更有灵气。
但凡历史建筑无不饱经风霜,任其自生自灭随时都可能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在未进入名录的情况下更难免遭到拆除。因此,保护历史建筑人人有责,全社会都应对历史遗存心怀敬畏。那些看似不起眼甚至碍手碍脚的“老房子”“旧设施”,或许就会进入下一批历史建筑名录,理应多些谨慎少些盲动。
我市近年来十分重视历史建筑的发掘与管理。而除了保护好这些列入名录的历史建筑,还应抢时间、拼速度,继续开展全市范围的历史建筑大排查、大起底。历史建筑逐年“增多”的现实似乎表明,遗落在全市各地尤其是小岛乡村的历史建筑并未完全呈现出来,发现之旅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