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聘共享激活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13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简之

  近期,新引进的金晓农博士被浙江海洋大学和平太荣远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聘用,将同时在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企业科研服务等领域贡献力量。今年以来,浙江海洋大学探索建立“全时双聘”校企联聘机制,与全市多家企业开展校企联聘,跨单位、跨岗位聘用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人次引进、使用路径,有效实现“人才强校”与“产业聚才”有机结合(据《舟山日报》12月9日报道)。浙江海洋大学联聘共享高层次人才的有益探索,一旦在全社会引发“蝴蝶效应”,必将有益于激活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

  校企联聘让人才如鱼得水

  在资源分配中至少有一方获益,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受损者,社会整体利益得以增加,这被称为帕累托改进。如果各方都能称为获益者,就属于帕累托最优状态。校企联聘高层次人才,使高校、企业、人才各获其利,显然属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受聘专家既能在学校平台发挥培育人才的价值,也能在企业平台大显身手,有利于将高校的创新知识、前沿科技与企业的技术转化、市场应用无缝接轨、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校企联聘使高校的教授更有实践基础,使企业的专家更具学术背景,这样的双赢局面显然是“人才专属”状态下难以企及的。

  与此同时,校企联聘更让高层次人才如鱼得水。金晓农表示,获得“双聘”可以让他既不离开热爱的高校教育事业,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开展校企科研项目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不仅如此,校企联聘还能优化人才培育环境,克服因偏居一隅造成的局限性,保持学术与应用能力在充分互动中不断提升,从而造就更多的成长型人才。

  可以想见,随着校企联聘机制的推广运行,我市将在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主干学科引进更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从而助推海洋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充沛的人才原动力。而且,这种联聘共享人才的创新做法还有望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社会引起积极响应。

  “圈养”人才不如共享人才

  随着社会的变迁,全社会已不再是清一色的“单位人”。不过,在单位上班的人,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单位、科研院所,一般来说就只有一个正式的“东家”,在外兼职则纯属个人行为。而校企联聘的实践表明,一个人是可以“脚踏两只船”的。越是专业技术人才,或许越适合成为多家单位共享的人才,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才价值,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很多单位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但引进之后往往会出现人才浪费现象。原因在于,一个单位真正要靠专业人才解决的疑难问题并不多,在更多时候要么人才闲置,要么大材小用。可见,“圈养”人才不如共享人才。多家单位合用一个人才,既能解决技术难题,又能避免人才浪费,岂不是皆大欢喜?

  高层次人才是稀缺资源,一个单位往往既“用不起”又“用不好”,多家单位共享不失为解决之道。我市的水产加工、船舶修造等重点行业都具有相似技术背景,在转型升级中也都需要攻克共同的技术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争抢人才不如共享人才。联聘共享不但能使企业节省用人成本、让人才获得更好待遇,还能在整体上推进技术进步,加速形成现代海洋城市产业高地。

  多家单位联聘共享人才,有利于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人才专属的情况下,“抢”不到拔尖人才的单位只能退而求其次,而一旦可以共享就多了择优而用的可能性。人才市场竞争加剧,仅凭学历、职称就远远不够了,专业人才唯有技高一筹才能成为被多家单位联聘共享的“香饽饽”。如此,各类人才自当不待扬鞭自奋蹄。

  以改革精神为人才松绑

  变“圈养”人才为共享人才,说来容易做时难。特别是对于体制内单位,允许属下人才“脚踏两只船”甚至“脚踏多只船”,不仅会面临不少管理难题,还有现有人事制度的重重壁垒。因此,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联聘共享人才解除条条框框的束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了专门强调,要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在市委人才办的大力支持下,浙江海洋大学探索推出“全时双聘”校企联聘机制,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促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堪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破冰之举。可以想见,随着校企联聘机制在盘活人才中日益显示出优越性和实效性,必将引发群起效仿。尤其是对于求贤若渴,用人机制又相对灵活的企业,更有动力、有条件先行先试,在联聘共享人才中赢得发展先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高位推动,当下的舟山正值用人之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联聘共享有利于激活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就要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先易后难、循序推进,不断为人才松绑、为用才清障,为舟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