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绿色殡葬的供给侧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11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月湖

  眼下,位于定海区昌国街道东湾村鸭蛋岭的莲海陵园已初具规模,预计今年底前可以完工。这是定海首个区级节地生态安葬项目,计划总投资950万元,总用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包括公园式壁葬区、停车场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将推出壁葬、莲花台葬、树葬、竹林葬、可降解葬等多种生态安葬方式。其中,用地面积2546平方米的壁葬区将开设1600余个骨灰格位。近年来,定海区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着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目前已实现镇(街道)节地生态安葬点全覆盖。区级节地生态安葬项目莲海陵园的落成将进一步优化绿色殡葬供给侧,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山体“白化”该休矣

  在年复一年的扫墓中,总能听到“陵园又扩大了”的惊叹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逝者都要“落地为安”,陵园扩建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这种“死人与活人抢地皮”的博弈一直延续下去,落败的必定是活着的人,这对于子孙后代来说更是不堪承受之重。

  在我市,除了几处大型陵园,还有数量不少的小型墓地,山体“白化”现象堪忧。陵园墓地多半选址在僻静之处,但终究是占据了大片山地,折损了绿化林木,并给目之所及的周边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谁也难以保证,眼下被选作墓地的僻静之地,今后会不会妨碍城市的开发建设。一旦要动迁,难免又要择地安置,哪有这么多闲置土地等着被“白化”?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显然,推行绿色殡葬,遏制山体“白化”现象,是节约土地、保护自然的必要举措,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民生工程。

  多年以来,殡葬改革一直在进行,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优化了民风民俗。然而,将土葬变为火化只是阶段性的进步,如何进一步推进节地葬、生态葬、骨灰撒海等科学、简朴的殡葬方式,无疑是新形势下刻不容缓的殡葬改革新任务,岛城土地资源稀缺,尤其要以改革创新姿态积极推行。

  多些个性化的选择方案

  殡葬礼俗事关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逝者的敬畏,从来都被当作“大事”。随着社会发展、观念变迁,殡葬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新时期殡葬改革理当顺应潮流,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优化绿色殡葬的供给侧,多提供一些个性化的选择方案,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进步需求。

  推行殡葬改革的道理众所周知,山体“白化”愈演愈烈的危害有目共睹。只不过,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破旧立新绝非易事。否则,一概施行“零用地”的骨灰撒海,岂不是干净利落?但事实上,很多人明明赞同殡葬改革,但真要“从我做起”时又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因此,改革举措多些人性化,社会阻力才会最小化。

  即将启用的定海莲海陵园不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齐全,还提供了壁葬、莲花台葬、树葬、竹林葬、可降解葬等多种生态安葬选项,这就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有人希望百年之后能“入土为安”,这里就提供了多种可选方案。既体现生态理念、符合环保要求,又尊重传统文化、满足大众需求,殡葬改革才能步步深入。

  移风易俗是难以一蹴而就的,而当水到渠成之时往往就有惊喜在等待。舟山有佛教圣地,有宽阔海域,被海内外人士视作举行海葬仪式的“风水宝地”。这些年,前来舟山将骨灰撒海的逝者家人越来越多。这似乎表明,优化殡葬改革供给侧,殡葬服务也完全有望做成产业链。

  需求侧也得同步发力

  在优化绿色殡葬供给侧的同时,需求侧也得同步发力,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推进移风易俗。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推行绿色殡葬固然不易,但只要有了先行者、追随者,就有望逐渐形成从善如流的大气候,最终踏平坎坷成大道。

  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就为绿色殡葬开了先河,骨灰撒海等形式正被更多的后人效仿。在我市,也有越来越多的“明白人”以身示范,通过选择生态葬为美化绿化家乡作贡献。经过多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大民众的文明素养也普遍提升,倡导绿色殡葬应该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多些顺势而为的推力。

  这方面,倡导人体器官捐献的做法大可借鉴。据今年3月23日《舟山日报》报道,器官捐献移植受益者、61岁的市民乐乾文,登记成为我市第5669名人体器官与遗体(组织)捐献志愿者。开展人体器官捐赠12年来,我市志愿者人数不断增多,与大力宣传、精心组织是分不开的。推动绿色殡葬,同样应当在加强观念引导的同时,积极动员志愿者为全社会率先垂范,通过带头登记来营造氛围、引领风气。

  在全社会推行殡葬改革,除了晓之以理,还须导之以利。近年来,定海区共建起骨灰堂、草坪葬、树葬、花坛葬、壁葬等生态墓地26000余块,对每例海葬给予3000元奖励性补助,对每例奉入骨灰堂及草坪葬、树葬给予1000元奖励性补助,这无疑是必要的激励。

  践行生态安葬是利国利民的公益行为,理当受到社会褒奖、政府奖励。可以相信,随着生态安葬的供给更加丰富,再加上给力的奖补政策,以及富有人文关怀的“一条龙”服务,绿色殡葬的需求侧定能不断壮大。如此,社会幸甚,民众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