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洋城市拒绝土地“抛荒”现象

一叶扁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27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一叶扁舟

  我市扎实推进道路两侧闲置地块综合利用行动,列入今年计划的58处点位已全部完成改造。其中,重点打造了定海盐仓长途汽车站北侧地块、新城临长路西侧地块、普陀应家湾水库对面地块、朱家尖烘道西侧反修畈地块等9处标志性点位。明年将发挥这些标志性点位的示范作用,重点对小微地块进行综合利用。无论闲置地块大小、“抛荒”时间长短,都应纳入系统治理、综合利用,这样才能让每一块土地都灵动起来,使现代海洋城市变得更精致、更靓丽。

  缺啥补啥造福民众

  定海城西正在日渐崛起,但新小区多了,公共设施就变得捉襟见肘。今年4月,盐仓街道启动长途汽车站北侧地块综合整治,准备将这处征迁后闲置的“脏乱差”区域改造成一座多功能体育公园。如今,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双拥体育公园已建成投用,标准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均免费开放,还配有超大草坪、步道及夜间照明、公厕、停车场等设施,由专业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这座体育公园横空出世后,成了周边居民休闲健身好去处,并因此掀起了一股运动热。

  周边居民缺什么,闲置地块就补什么,这种“缺啥补啥”完善了城市功能、满足了群众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发展中“计划跟不上变化”的矛盾,这无疑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尤其是,随着私家车保有量迅猛增加,一位难求现象也日益凸显,一些城区闲置地块建成停车场后显著缓解了周边停车难矛盾。

  与农田抛荒一样,城市闲置土地也存在一种消极的“抛荒”现象。而我市的治理实践表明,闲置地块其实是一种土地储备。只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实施积极有效的系统治理、综合利用,完全有望变被动闲置为主动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城市空间逼仄的区域,激活闲置土地更有利于化解“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诸多无奈,拓展公共服务发展空间。

  城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方方面面均须统筹考量、整体运作,任何一处局部疏忽都有可能给整体留下瑕疵。既然难免会有闲置地块,就应纳入治理体系、实施常态清零,而不能熟视无睹、放任“抛荒”。

  美化绿化扮靓城市

  舟山正在变得越来越美,这是市民和游客的共同观感。眼下,任何一座城市都不缺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但要做到公园绿地随处可见、花海美景目不暇接,实在是一种奢望。城市的繁华和乡村的静谧,似乎是难以同框的两重风景。美丽舟山得以脱颖而出,闲置地块的变乱为治、美化绿化功不可没。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成因不同、大小不一的闲置地块,而城市土地一旦“抛荒”就难免出现“破窗效应”和“公地悲剧”。乱堆乱放的有之,开垦菜地的有之,即使用围墙挡起来,也依然挡不住垃圾散发的异味及滋生的蚊蝇。将闲置地块改造成公园绿地,原先的乱点变成了亮点,一负一正之间城市形象必然大相径庭。

  位于新城百叶颐养院北侧的新城临长路以西地块,在去年环境整治基础上继续推进综合利用,如今已成为绿草如茵、设施完善的新城郊野公园,前来露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闲着也是闲着,不改变土地性质,不影响今后使用,一番打造之后立马可以释放出赏心悦目的公共空间,何乐而不为?

  闲置地块固然可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用途,但美化绿化无疑是一种保底方式。一些短期闲置的土地,或许不适合大兴土木改造成固定的便民设施,也并非每一处点位都适合充当停车场、休闲地,但至少可以用来栽花种草美化绿化城市。撒一把种子就能形成一片花海,哪怕只能美一季也能让人心旷神怡。如法炮制,诸如此类的美丽风景此起彼伏,整座城市就会在闲置地块的动态治理中生机盎然。

  系统治理全面盘活

  土地是海岛城市的稀缺资源,称之为寸土寸金并不为过。每一块土地无论其属性如何、归属谁家,都不应长期闲置。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产权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两种形式。这就决定了土地的使用情况有必要纳入公众视线、实施有效监管,并通过系统治理全面盘活闲置土地,从而发挥土地利国利民的最大效益。

  我市今年启动道路两侧闲置地块综合利用行动,对主次干道沿线周边环境脏乱差、绿化缺失、垃圾乱倒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并强化常态管控,不仅取得了优化环境的显著成效,还积累了因地制宜的治理经验。比如,对近期无开发计划的进行美化绿化并做好养护,对两年内无开发计划的合理设置便民设施或打造停车场、运动场等公共设施。如此“分而治之”,显然有利于充分盘活、合理利用每一块闲置地块。

  这样的经验,大可以举一反三推广开来。鉴于土地资源归属于国家,土地使用权就不应成为“闲置权”。对一些开发商或厂家因种种原因“圈而不用”的土地、厂房,在闲置期间同样应当通过不同方式合理利用,这样不但有益于社会,或许还能给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相关企业带来相应收益。

  法治社会,一切都应依法而行、依法而治。系统治理闲置土地必须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这也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整合法律法规、推进建章立制,依法落实对闲置地块的常态监管和有效利用,一旦发生城市土地“抛荒”现象就应纳入统一治理,真正让土地管理法“硬”起来、“用”起来。这样,也就能倒逼土地使用权人珍惜土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使现代海洋城市因此变得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