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工作”同样精彩

周沫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15日 第 04 版 )

  点滴录|周沫

  眼下,夜生活丰富多彩,夜经济蓬勃发展。对很多人来说,可谓“一日之计在于夜”。普陀的“夜工作”同样活跃,区四套班子领导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包联网格走访,区属各单位每月需开展不少于2次的包联网格走访,各镇街实施“逢一进格”“逢五进格”机制,“网格夜访”已经成为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解决民忧的重要途径(据《舟山日报》11月5日报道)。

  近日夜晚,在普陀东港街道舵岙花苑小区改造现场,一群党员干部化身听民需、察民情的“倾听者”,通过“网格夜访”一边向群众了解情况,一边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小区自交付后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渗漏水问题,居民反映强烈。普陀区社会治理中心通过“网格夜访”,并与普陀区城投集团协商维修方案后,协同东港街道、红旗村共同推进维修改造。施工预计持续9个月,党员干部继续通过“网格夜访”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确保工程正常推进。

  “网格夜访”之所以成为普陀的一项工作机制,是因为白天走访群众摸空多、效率低,只有夜访才能解决“白天找不到群众,晚上见不到干部”的错位现象,从而切实提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效能。由此可见,一项工作机制的创新并非空穴来风,而往往是问题倒逼、需求导向的结果。

  这边少了一个公厕、那边还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小区周边还应建个菜市场……如今在普陀,大大小小的民生问题,都能通过“网格夜访”集中到相关部门研判解决。今年以来,全区已累计完成走访任务9587次,通过“网格夜访”收集各类事项共计2320个,已办结2313个,7个事项正在办理中,收集事项办结率99.7%。谁说老百姓家里门难进?夜访之后有回音、有落实,干部上门就会越来越受群众欢迎。

  “网格夜访”“生活做得出、成效看得到”,这项工作机制成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升级版。城市的夜晚越来越精彩,党员干部能以“白加黑”的奉献服务民众,虽苦犹甜,再累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