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五山水利”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一叶扁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08日 第 05 版 )
海客谈 一叶扁舟
“康妮”主考,“五山水利”作答。11月2日,“定海山”发布的这条视频在朋友圈火了。如注的暴雨,湍急的飞瀑,有序的调水,安然的城市……很多人反复把泄洪排水场面当作难得一见的“景观”来欣赏。今年第21号台风“康妮”,携风裹雨而来。气象数据显示,10月31日8时~11月1日18时,定海面雨量160.3毫米。定海对五山水利工程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调度安排,确保在台风期间发挥防洪排涝的最佳效益,在风雨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系统观念辨证施治
从10月31日起,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定海的水库、河道水位迅速上升,五山水利工程随之开启立体排水模式。“上拦”项目14个截洪渠生态水池闸门、9个应急出水口闸门启动拦蓄状态,全力拦截了70%山体来水共97.1万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城区河道排水压力。“西调”工程将三座水库间的调水通过分洪隧洞有序运行,调水总量达127万立方米,使红卫水库、城北水库始终保持低水位运行。“中提升”强排水泵全部开启,共排水75万立方米,确保城区河道不越警戒水位。与此同时,经过优化的城市雨污水管网疏通了城区排水末梢,使积水情况显著改观。
为什么诸多城市都难以避免在暴雨中“局部沦陷”?为什么定海城以往总是逢雨必涝,如今则能排水顺畅?了解了“五山水利”的系统运作,答案昭然若揭。城市防洪防涝是系统工程,唯有从整体上布局、关键处落子,建起全面系统、统一协调的排水系统,才能做到再大的风雨也不怕。否则,在瞬间强降雨下,难免马路成汪洋、小区变泽国。
雨水给一座城市带来的是灾害还是福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能力。定海的“东水西调”工程将红卫、城北、虹桥三座水库通过分洪隧洞相互联通,变单个水库的一涨就泄为多个水库的有序调水,既显著减轻了泄洪带来的内涝压力,又充分涵养了雨水资源。舟山是座缺水城市,将台风天的“洪水猛兽”驯服为宝贵的水资源,这种“辨证施治”难能可贵。
可见,城市更是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防灾避灾的,系统完善、整体有力,就能更好地为民众遮风挡雨。在此基础上,细节的、局部的治理才能顺势而为。坚持系统观念,落实“辨证施治”,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好。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在谈到抓改革落实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好实施方案,做到精准施策、适时适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忌脱离实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在短短几年内,定海能够建成五山水利工程,同样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结果。
“尽力”强调主观能动性,“量力”注重按规律办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打造五山水利工程是根治城市内涝的重大民生工程,但由于工程巨大、耗资不菲,压力可想而知。定海区在尽力而为中显担当、鼓实劲,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积极作为,通过充分激发潜能、奋力一跃,终于拿下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量力而行考验的是智慧和韧劲。定海区没有把财政紧张作为“不可能”的借口,而是统筹水利工程和景观工程,将五山水利工程和东海云廊合二为一、一体推进。如此,一份投入干成了两项民生实事,综合效益明显提升,经费之难迎刃而解。
在风雨袭来之时,五山水利工程为城市排洪涝保平安;而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东海云廊则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既是水利工程,又是景观工程,两千多年前修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堪称中国传统智慧的结晶。五山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中显担当、在全域旅游中展风采,无愧为新时代的定海骄傲、舟山骄傲。
直面问题敢于破题
“五山水利”虽然已在防洪排涝中屡显身手,但全面建成时间毕竟不长,可以说尚处于“试运行”阶段。而且,城区地下管网也还在加紧完善之中,不少“毛细血管”需要进一步疏通,局部积水现象仍然存在。可以相信的是,只要不断在实战中查漏补缺、总结提高,“五山水利”终将在不断提能升级中日臻完善,给全城百姓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同时,有必要总结提炼、发扬光大这种直面问题、敢于破题的“五山精神”,将之举一反三地体现在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城市内涝之所以难以治理,多半是因为由来已久、积重难返,而全面改造地下管网对于任何一届政府来说都是不堪承受之重。定海的情况也大概如此,好在区委区政府下决心根治城市痼疾,高规格启动五山水利工程,终于终结了逢雨必涝的历史。
面对基础设施薄弱之类的“历史遗留问题”,易在修修补补,难在脱胎换骨。一届政府任期有限、财力有限,而民生项目林林总总无不需要统筹兼顾,剩下的往往就是“难啃的骨头”。然而,“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难啃的骨头”没人啃,最终难免成为城市“短板”。倾听民声,直面问题,敢当“功成不必在我”的破题者,再沉重的“历史欠账”也有还清的一天。
最近几年,我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一系列改造提升,老城区的宜居程度也显著提升。只是,对标建设海上花园城市、现代海洋城市的更高标准,依然问题不少、差距不小。各地理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不断筑牢老百姓幸福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