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解难题 跳舞不扰民
劳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05日 第 05 版 )
海客谈 劳仁
从普陀“12345”投诉统计数据来看,以往广场舞噪声扰民事件高发,而今年7月以来该类投诉从以前的每月十几起断崖式下降到了两三起。据了解,这主要得益于普陀区打造的“广场舞一件事”应用,利用数字赋能强化监管,有效破解了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通过针对性应用让城市变得更有序、生活变得更舒心。
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由来已久,大概任何一座城市都难以幸免。居民区往往环境逼仄,既要满足大妈们娱乐健身需求,又要维护广大市民的安宁,这个最大公约数并不好求,弄不好就会陷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境地。广场舞乱象,往往还源于规范缺失、监管缺位。想在哪跳就在哪跳、想怎么跳就怎么跳,咋会不闹腾?而真要严格按法律规定落实噪声监管,不仅执法力量力有不逮,还会面临取证难、执法难等诸多执法难题。也正因如此,虽然投诉不断,但由于很难有效处置,多年以来广场舞总是“闹”声依旧。
广场舞跳得好,可以跳出健康、跳出欢乐、跳出和谐,从而给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但跳得不好,也难免跳得乱象丛生、纷争四起。随着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深入,广场舞既是得分项、又是失分项,让人左右为难。怎样趋利避害,让广场舞展示出赏心悦目的动感风情,这也是社会治理面临的一道必答题。借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普陀及时推出了“广场舞一件事”应用,由此开始有条不紊的答题。
据悉,普陀共审核登记10人以上的广场舞团队41个,选定49处空旷区域作为广场舞活动地点,规定跳舞时间为18时至20时30分,并在18处广场舞集中区域安装了噪声检测设备。一旦监测到周边环境声音超过65分贝的设定阈值就会自动预警,同一点位15分钟内预警3次,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生成执法“订单”,通知最近的执法队员前往处置。同时,市民发现噪声扰民现象,也可通过“浙里办”上的“广场舞一件事”应用进行线上投诉。如此一来,指挥中心有了“顺风耳”,执法人员有了“飞毛腿”,广场舞点多面广的监管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变被动为主动,变模糊为精准,普陀借助数字赋能不但破解了广场舞噪声扰民的老大难问题,还通过试点取得了治理餐饮店油烟扰民的成功经验。有益的实践探索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治理力。当下正值数字化改革风口,围绕群众所需所盼、瞄准社会热点难点,积极寻求对症下药的智慧解法,更多的城市治理场景同样有望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