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稳定就业的海岛乐园

一叶扁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05日 第 05 版 )

  海客谈 一叶扁舟

  近年来,我市聚焦创业就业需求和服务短板,推动高质量创业就业服务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打造“园区无围墙、项目无边界、政策无差异、服务无盲区”的海岛特色创业模式。近三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10.6万人次,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5.7万余人次,重点群体帮扶率在99%以上,居全省前列。累计扶持创业6768人次,带动就业1.46万人次。仅今年以来,全市就引进高校毕业生15354人,同比增长7.6%(据《舟山日报》10月14日报道)。服务就业就是服务民生、服务发展,倾力打造稳定就业的海岛乐园潜力无穷、风光无限。

  解人才之渴正当其时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专门作了强调,提出要“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我市多举措推动高质量创业就业服务改革,让创业有“娘家”、就业更“丝滑”,不仅促进了稳定就业,推动了共同富裕,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眼下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尤其牵动人心。各地正在密集出台优惠政策,疏导就业,如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事业单位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应向毕业证书落款年度2年内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开放,不对其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等等。诸如此类的就业新政,在为就业纾困的同时也在为发展赋能,不失为因地制宜调整人才结构的良方妙药。

  大学生就业难,困局之中同样隐含着机遇。“送出去一火车,接回来一卡车”,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舟山发展的一块短板。近年来,随着海洋产业异军突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火如荼,人才之渴尤甚。“风景这边独好”,显然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天地,这应该也是舟山吸引人才、储备人才的重要窗口期。

  最近几年,我市引才聚才成果颇丰,就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难在大家都想留在大城市,并且依赖传统就业渠道。打造发展新高地,拓展就业新领域,大学生就业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于正在谋求跨越发展的舟山来说,通过积极引流解人才之渴正当其时。

  服务引流彰显虹吸效应

  毫无疑问,推动高质量创业就业服务改革,有利于促进稳定就业,同时通过高质量服务引流人才,使舟山这一正在崛起的现代海洋城市对各路人才呈现虹吸现象。众所周知,就业难不仅体现在失业现象,还表现在就业不稳定、不可靠。年轻人频繁跳槽,乍看起来是不安心工作,其实也有因就业质量不高导致难以为继的无奈。高质量创业就业服务,就是为了就业更精准、创业更可靠,从而使得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舟山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戴中豪通过人社部门搭建的就业见习基地这一“直通”就业平台到浙江黎明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见习,由公司配置的带教师傅接手指导,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公司员工,工作3年月薪已涨到了7000多元。组建政校企联盟,合力打造乡创基地、实训基地、见习基地,“一条龙”就业服务使初次就业更能精准到位,有了归属感、获得感的员工自然不会轻易跳槽。这样的稳定就业,对个人、企业、社会都是利好。

  鼓励大学生创业,更需要高质量服务全程护航。市场经济波诡云谲,久经商场者尚且步履维艰,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既缺经验、又缺资金,成功创业的难度可想而知。胡杨芝、张静静、邵蓓蕾三名创业青年之所以能在定海马岙成功创设本土品牌“知否”西餐厅,得益于马岙“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建设,一路享受了租房优惠、客源引流等系列创业服务。如今,“知否”在东港、新城、马岙、东沙古镇均有店面,不仅成就了“大学生创业之星”,还滚雪球般扩大了就业。

  可见,优质服务是促进稳定就业的有力推手。营造有温度、有力度的创业就业环境,在保障民生安泰、社会繁荣的同时,有助于形成众望所归的“万有引力”,为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提升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优化创业就业环境,远不止狭义上的就业指导和创业帮扶,还在于广义上的宜居宜业,因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事实上,很多人求职创业都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就是先看中一座适合定居的城市,然后再想办法找工作。因此,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对于引人留人、稳定就业至关重要。

  一些企业明明薪水不低,为何仍然经不起大学生“用脚投票”?曾经的一项调查表明,员工之所以选择跳槽,并非因为专业不对口、薪水不如意,而是嫌企业地处偏僻、文化生活枯燥。这样的调查显然是必要的,针对新生代的新需求,全方位改善宜居宜业环境,或许比一味加薪更重要。

  聚焦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生活成本较高、稳定就业难等现实问题,我市创新实施“我们的巴山娃儿·蒲公英计划”,人社、教育、住建、医保等七部门联动,推出4个方面13条保障措施,为来舟务工的达州籍“新舟山人”提供配偶就业、子女就近就学、租赁用房保障、同城医疗共享等服务。如此“他乡是故乡”,怎不让人乐不思蜀?这显然有利于扭住外来务工人员“年年招、年年走”的被动现象。

  建设海上花园城市,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丰富文化供给侧,繁荣城市夜生活……所有城市细节的改善,包含淳朴的民风、文明的氛围,都能成为引人留人的加分项。诚可谓:服务就业无止境,更多功夫在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