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中奋勇争先
——访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珽
陈斌娜 李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04日 第 01 版 )
扫一扫看视频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李涛
平太荣未来海洋产业园区项目完成土地摘牌,浙江聚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海洋生物制品设备300套项目竣工验收,西码头中心渔港公共补给码头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近日,位于定海干(石览)的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喜讯频传,全力以赴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今年,我们持续聚焦‘985’行动,坚持项目为王、平台赋能,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市海洋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珽说,这是该局正在聚力实施的远洋渔业改革攻坚行动的内容之一。
市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为我市未来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改革重点和发展路。
“我们以此为契机,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决策部署上来,继续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实干争先、勇于担当,形成新一轮改革的破竹之势。”郑珽告诉记者,目前该局已作出了部署,重点实施推动海洋经济倍增、“一条鱼”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远洋渔业强链提能升级、传统渔业转型提质、海洋执法体系迭代升级五大改革攻坚行动,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对标“海洋经济倍增”要求,进一步明确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健全海洋经济统计指标,力争达到2700亿元;促进“一条鱼”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全链升级,提升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价值,产值规模达到1500亿元,把“一条鱼”全产业链建成全国领先、具有舟山辨识度的金名片。
“在实施远洋渔业改革攻坚行动上,将持续完善远洋渔业资源要素保障、龙头企业培育、远洋三支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发展等机制。”郑珽表示,今后五年,争取全市远洋自捕水产品达到70万吨,远洋船队规模达到700艘,大型金枪鱼围网船队规模占全国的50%以上,远洋海上运输总运量占全国远洋自捕鱼货总量的50%以上,中国远洋渔业第一市的地位更加巩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充分利用广阔的海域资源,探索发展现代化养殖,拉长海水养殖的“短腿”,这是我市今后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市将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加强围栏养殖、养殖工船等重大项目招引,完善水产种质供给、水产技术服务、海域海岛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套服务机制,推动海上“蓝色粮仓”等项目落地实施。“继续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加大岱衢族大黄鱼、恋礁性鱼类等水生生物放流力度,完善数字化监管体系,稳步打造现代海洋牧场。”郑珽介绍道。
守护渔民兄弟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要健全渔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责任全链条、管理全闭环的体制机制。“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海洋行政执法改革,聚焦‘一支队伍管海洋执法’,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贯通联动以及海上感知、信息共享、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为推动海洋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舟山经验。”郑珽说道。
全面深化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市海洋经济发展局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大胆尝试、全力推进海洋经济各项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769.55亿元,同比增长8.81%,“一条鱼”全产业链产值规模达584.49亿元,35个项目列入省建设重大项目实施计划。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
郑珽表示,未来五年,该局将以五大改革攻坚行动为主抓手,进一步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用改革“关键之招”破解高质量发展之难,聚力打造未来发展“蓝色”新增长极,推动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