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与人民同心 与时代同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6日 第 02 版 )
□记者 虞仁珂 通讯员 阴冠平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年春华秋实。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翻开了我国政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页。
1987年1月,舟山撤地建市。是年7月14日,舟山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定海召开,依法选举产生舟山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舟山大地生根发芽,焕发勃勃生机,谱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的舟山实践。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
筑牢信仰之基
永葆忠诚本色
波澜壮阔的征程,离不开党的领导。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市委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人大工作,定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制定加强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舟山高质量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坚持立法规划、重要立法项目、人大工作中的重大情况和重要问题及时按程序向市委请示报告,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始终做到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频,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海岛共同富裕两大主题,相继作出了关于积极实施国家战略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决定、关于合力加快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决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助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985”行动的决定、关于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市的决定,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凝智聚力、添势赋能。
推动民主立法
促进市域善治
因海而生,为海而谋。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舟山市人大通过特色立法、创制性立法,有效破解海岛“个性”问题。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2016年11月1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舟山市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例》,拉开了舟山实体法立法的序幕,作为全国首部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地方性法规,创设了海钓许可制、贝藻类捕捞许可制,不仅填补了国内岛礁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空白,更为海洋保护提供了“舟山范本”。
海洋污染物处置的最大难题在于产生在海上,利用处置在岸上。针对海陆交接环节出现的这一“空白地带”,市人大常委会又制定出台了《舟山市港口船舶污染物管理条例》,对船舶污染物处置的海陆无缝对接做了创设性的制度规范,并以此为顶层设计,市人大和市政府共同谋划打造了港口船舶污染物协同管理“舟海净”应用场景,进一步强化人大对政府监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评价,开启港口船舶污染物海陆联动协同管理新篇章。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9年行而不辍,舟山地方立法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先后制定出台了《舟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条例》《舟山市瓶装燃气运输与配送管理规定》等14部地方性法规,以“小而精”的新模式集中呈现立法的高质量和好效果。
一头连着国家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小小基层立法联系点折射民主大气象。市八届人大常委会设立了2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涵盖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法学会、高校、商会、企业,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联系网络,基层立法联系点深深地扎进基层、扎根人民,让每一项立法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聚合监督之力
助推跨越发展
“政府在加强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对支持和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政策和措施?”
2024年8月28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情况专题询问会在新城举行。市政府以及发改、教育、科技、港航、政务服务办、税务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到场,接受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询问。
从2015年围绕“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情况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物业管理条例贯彻实施、“一老一小”工作开展……一年一度的专题询问会,已经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亮点。现场发问,视频展示,直击难点痛点堵点,通过对相关工作监督把脉,面对面达成共识,推进整改落实。
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拓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审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强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围绕建设农产品(粮食)大宗商品基地、江海联运服务中心、金塘新材料项目等重点任务,以及绿色石化产业、“一条鱼”全产业链、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等监督议题,持续开展专项调研监督,收集企业、群众和基层反映的问题3485个,提出有针对性意见建议1277条,督促形成问题解决工作闭环,有力保障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围绕“聚焦一老一小 共促朝夕美好”主题开展大调研活动,打好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组合拳”,助推一系列助老服务和关爱学生举措落地见效。在《舟山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监督中,坚持问题导向,连续三年采取“全链条”监督模式,有力破解小区内违章搭建、物业费拖欠、油烟扰民等难题,并助力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
围绕重点问题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一批监督创新品牌应运而生。打造港口船舶污染物协同管理应用“舟海净”守护碧海蓝天;开展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绘就海岛就业幸福图景;连续多年开展法官检察官评议守护司法公平正义;出台决定助力新时代海洋检察工作提质增效;全方位“问诊”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推动医疗等民生领域重要项目建设;启动特定问题调查促进海岛教育资源均衡、协调、优质发展。
围绕“民生愿景”
绘就幸福图景”
2022年9月21日,一场围绕“普惠托育服务”主题的“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在城东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市委主要领导认真倾听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心声,相关部门当场领办,共同补齐普惠托育短板。
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牢固确立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人大履职行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设在百姓家门口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将来自人民的声音,转化为舟山发展的“新动力”。在市委引领下,目前共累计开展“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16场,征集代表意见建议7000多条,并有效带动了全市各级国家机关以“主题+问题”核心业务下沉方式走进基层单元,倾听民意、化解民忧。
岱山县岱东镇是个渔业大镇,渔民兄弟常年在海上作业,针对代表联系选民不便这一难题,当地人大在编组长所在渔船上亮出渔业代表二维码,实现海上问题陆上解决。一名船老大通过扫码,反映渔船缺少冷冻设施设备,导致渔获物保鲜效果不好,并呼吁设备要加快提质改造。全国人大代表夏永祥收到诉求后,马上实地调研,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解决问题。
如今218个代表联络站点全面覆盖海岛基层的船头、田间、工厂、景区、码头,全市2500余名人大代表全部编入联络站点,以此为依托,常态化开展进站。比如环南的“代表跑小岛”、桃花的民情联络室、秀山的“民生小铺”、菜园的“双点议事”……2022年以来,通过“代表码”收到群众反映诉求22485条,推动问题解决22206个。一个个海岛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如同一条条“民情通道”,在海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释放了大能量、发挥了大作用。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以来,从项目征集、筛选到票决、实施,群众和人大代表等各方面的参与度比以前更高,“百姓盼的”与“政府干的”有机融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
肩负人民的重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舟山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