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着力构建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流动儿童综合保障体系

“官方带娃”解外来建设者后顾之忧

王倩倩 蒋旌晶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6日 第 02 版 )

  □记者 王倩倩 通讯员 蒋旌晶

  本报讯  昨天下午4时左右,岱山县高亭小学放学后,三年级学生小周来到位于学校对面的高亭镇民生服务综合体二楼。这里是我市首个为流动儿童群体提供免费托管服务的托管点。

  小周一边在志愿者辅导下做作业,一边等父母下班来接他。到了饭点,志愿者挨个发放晚餐,让小朋友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这里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还能辅导他们做作业,我们非常放心,也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前来接孩子的小周妈妈江女士开心地说。

  随着绿色石化基地、鼠浪湖矿石中转基地等重大项目启动,岱山县流动人口逐年递增,其中儿童占据了相当比例。据统计,目前岱山县共有5000余名流动儿童,他们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伴陪伴、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福利等方面日益受到关注。每到放学的时间点,“谁去接孩子?”“孩子该去哪吃饭?”成为众多流动儿童父母的烦恼。

  今年7月,岱山县民政局将流动儿童纳入免费托管范畴,使其享受与本地户籍儿童同等的待遇。“我们在高亭镇民生服务综合体开设了托管点,每天安排志愿者给受托管的流动儿童辅导功课,并根据孩子需求,以非盈利的方式提供午餐和晚餐。”岱山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托管点还为流动儿童分类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导、心理慰藉等服务。

  这是我市大力推进流动儿童关爱工作的一个成功案例。今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舟山市流动儿童关爱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构建跨领域、跨区域和跨部门的流动儿童综合保障体系,实现保障对象、保障待遇、保障机制从“无”到“有”。“我们建立了动态监测联动机制,在全省率先将流动儿童常态化监测纳入社工部基层事项准入事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全市2万余名流动儿童均纳入重点儿童关爱保障体系,并逐步建立电子档案市域一体化管理和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根据流动儿童年龄结构、就学情况、健康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等,梳理形成了健康和托育服务、教育、卫生健康、基本生活保障、法制安全服务、社会融入等方面的关爱服务基础清单,促使流动儿童与本地户籍儿童在20项服务事项上享受“同城同待遇”。

  此外,我市创新建立多元参与联动机制,形成了跨18个部门的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今年以来,跨部门组织研学互动、素质拓展、心理辅导、城市融入等各类活动60余场,受益流动儿童4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