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立新:
舟山船舶工业的崛起是海洋强国战略的生动注脚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0月10日 第 03 版 )
造船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纵观近20年全球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跌宕起伏,舟山,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在我省乃至全国的船舶工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7800PCTC小汽车滚装运输船到全球最大吨位的15.4万吨级穿梭油轮;从32万吨超大型原油运输船到全球首艘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的“马士基哈利法克斯”轮;从高精度的海缆施工船“启帆19”到锚定系列高端船舶的建造……
75年筚路蓝缕,舟山船舶工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积累了雄厚实力,更是浙江造船人自主研发、技术创新能力的生动体现。
当下,舟山已成为我省造船大市,特别是近年来,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绿色智能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定海、普陀和岱山分别入选我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和协同区,成为推动浙江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舟山中远、长宏国际、舟山万邦和浙江友联等骨干船企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在绿色智能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升了舟山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进一步助力我省从造船大省迈向造船强省。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舟山船舶工业从东海之滨崛起,正逐渐步入国内领先行列,并全力冲刺世界一流。这是浙江船舶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舟山践行海洋强国战略的生动注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舟山船舶工业还将继续乘风破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扬帆远航。
■航迹图
1952年
●1952年,舟山第一家地方国有船厂舟山船厂筹建,为舟山渔场做渔船配套,标志着舟山船舶工业起步。
1973年
●1973年,舟山船厂第一条钢制渔船下水,舟山结束了只做木船的历史,开辟了建造钢制渔船时代。
上世纪9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船舶工业在舟山起步,舟山船厂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40车位、400客的车客渡船。1997年舟山第一家专业从事船舶设计的欣海船舶设计院成立。全国首艘大型电力推进围网渔船、首艘渔业加工母船、首艘超低温金枪鱼冷藏运输船、首艘大型多功能应急救援保障船“消防航母”,随着不断刷新成绩单,欣海船舶创下多项“首个”。
2000年
●2000年,扬帆集团承接德国船东5条4350吨多用途集装箱船,标志我市船舶工业正式开始走向了国际市场。
2003年
●2003年,舟山船舶工业迎来分水岭。这一年开始,日本常石集团,新加坡太平洋集团,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万邦集团,本土的扬帆、鑫亚等一大批国资、民资、外资巨头布局舟山,为舟山船舶工业带来了资金、技术、理念,舟山的船舶工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2012年
●2012年后期,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传导,船舶工业迎来漫长的下行周期,舟山船舶制造业也没能幸免,一批企业在这轮困境中经营不善,部分重组转型。
2017年至今
●2017年至今,舟山自主设计推出国内首艘江海直达船舶、舟山自贸区保税油加注“舟山船型”,建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NG海上加注船、开发了全国最大吨位无人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