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三权分置” 让养殖用海更科学
胡园园 毛禹晟 毛佳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29日 第 01 版 )
□记者 胡园园
通讯员 毛禹晟 毛佳琳
养殖桁地无序扩建、贻贝品质参差不齐、渔民护海意识不强……这些都曾是困扰嵊泗县贻贝养殖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
嵊泗县全面启动养殖用海管理体制改革,推出《嵊泗县养殖海域管理暂行办法》,全县贻贝养殖用海实现“三权分置”,养殖海域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实行分置并行,通过加强养殖海域合理使用与有效管理,规范养殖生产活动,科学助力贻贝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改革故事】
枸杞乡是嵊泗贻贝的主产区。
近段时间,岛上的养殖海域及渔用码头边,随处可见热闹的丰收场景。
近日,养殖户叶定国忙着将成熟的贻贝收割上岸,又将新一批苗种投放入海。“今年可以收6000多串,毛估估总价值50多万元。”叶定国说,这个季节的枸杞贻贝肥美鲜嫩,品质好、价格高,市场需求稳定。
“这还得感谢政府及时出台‘三权分置’政策,帮我们养殖户稳定了贻贝质量。”叶定国回忆说,2016年以后,随着枸杞贻贝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嵊泗贻贝迎来了销售热潮。在利益的驱使下,当地不少养殖户开始私自扩建桁地,加大养殖密度。
这些乱象随之带来的影响不断显现:因扩建而引发的海域争夺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外部海水进入不了内圈,致使内圈的贻贝品质降低,生长周期拉长。这些问题,让不少像叶定国这样拥有内圈桁地的养殖户烦恼不已,也严重影响了贻贝产业的整体发展。
2020年,《嵊泗县养殖海域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养殖海域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实施二级发包制度。
以枸杞乡为例,作为乡国有公司的嵊泗山海奇观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证》后,拥有养殖海域使用权。该公司负责对养殖用海进行一级发包,各个村集体组织负责二级发包,各村养殖渔民与村集体签订承包合同。
《办法》还对养殖用海的租金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定:租金中的50%上交乡国有公司,用于发包、养殖管理;剩余的50%留在村里,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公益事业以及其他费用。
乡国有公司负责巡逻养殖海区、排除海上隐患和运作贻贝数字化养殖管理平台,充分保障养殖渔民的生产活动。随着管理内容的健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养殖渔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日益增强。
养殖户费冬冬对此深有感触。由于枸杞海域渔船往来频繁,船只误入养殖桁地事件时有发生。此前,费冬冬的桁地就曾被船只误闯过。可等发现时,肇事渔船早已逃离,损失无处可追,他只能自认倒霉。而随着数字化养殖管理平台的不断完善,养殖户、养殖船和养殖区被纳入数字化管理服务,养殖海域安装了电子围栏,一旦有外来渔船误入围栏内,平台会立刻发出警报。2021年秋季,当船只再次误闯费冬冬的养殖桁地时,平台值班人员立马发现了情况,及时帮他追回损失10余万元。
“海上天气恶劣、能见度低,是造成渔船误闯养殖桁地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从事贻贝养殖最担心的。”费冬冬说,如今养殖渔船有人管、养殖桁地有人看,遇到恶劣天气他们也不再担心害怕了。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据介绍,自该平台启用以来,枸杞乡误闯养殖桁地引起的纠纷事件同比下降了50%。
【改革成效】
在枸杞乡,每个养殖户手里都有一本养民证,上面清楚地显示养殖户的身份信息、承包海域情况等,也记录着每年的租金缴纳情况,可以说是养殖户的第二张“身份证”。这也是嵊泗在推进养殖海域“三权分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养民证的颁发,解决了海上无地理标识的难题,为养殖用海提供了数据支撑。
“养殖海域‘三权分置’的推出,明确了政府、集体和个人之间的权责关系,对海域使用过程中的矛盾进行利益协调,保证了养殖海域分配的公平性。”枸杞乡副乡长张协表示,现在回过头看,这一政策对于枸杞贻贝产业发展影响深远。“最直接的感受是养殖海域得到合法利用,各项养殖行为更加规范化,桁地养殖密度降低,贻贝生长空间得到保证。”张协说,这个过程中,养殖渔民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渔民们渐渐发现,贻贝并不是养越多越好,也不是养越密越好,科学养殖才是硬道理。
目前,枸杞乡贻贝养殖面积有2.23万亩,养殖户481户。2023年,全乡养殖用海承包收租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