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创新联合体 签约3个创新平台 引进5个产学研项目
岱山石化新材料产业再引“活水”
陈瑶 毛彬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29日 第 01 版 )
扫一扫看视频
□记者 陈瑶 通讯员 毛彬
本报讯 9月26日,“之江同心·新知新质圆桌会”石化新材料专场活动在岱举办。“同舟汇·创新联合体”同时揭牌,10位来自各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受聘担任“特聘专家”,成为石化新材料产业的外援“智囊”。
“此次活动搭建了科学家+企业家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综合体,把一些全省乃至全国的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引进到舟山,进一步为石化新材料产业聚能赋力,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已在材料数据挖掘领域研究了30多年,希望能把我的知识和专业在石化行业推广应用。作为特聘专家,我以后会经常来岱山,也非常希望能和岱山企业进一步合作。”上海大学化学系教授陆文聪表示。
不仅是专家们的柔性引入,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也顺利入驻岱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联合实验室、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岱山分中心、浙江省大型石化装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重点实验室(岱山)这三大平台完成签约,为强化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支撑。
同时,固态和液态聚碳硅烷项目、5-羟甲基糠醛衍生物通用平台项目、聚烯烃弹性体中试项目、聚酰亚胺浆料中试项目、纤维复合材料项目等5个石化新材料关键项目也同步签约落户该县。平台、项目的相继落户,标志着岱山石化新材料产业迈向了新的高度。
岱山县内也初步形成了石化新材料产业链“小试—中试—产业化”的创新生态。博雅聚力(舟山)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庄方东告诉记者:“聚酰亚胺(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这个材料也是国家一直被卡脖子的材料,现在急需放大生产,我们跑了非常多的中试基地最后选择岱山,这儿的政府服务也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