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城市变迁中的光影记忆
李慧慧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28日 第 02 版 )
□李慧慧
我对电影的最初印象就是露天电影那块硕大的银幕,以及银幕下那一片黑压压的人头。
那时候,露天电影场是我们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每隔几个月都会放几部电影。在那片黄泥土铺成的操场上,村民们肩扛家中的长凳,手捧饭碗,纷至沓来。邻村的伯伯骑着自行车,早早抵达,没有凳子便随意地蹲在半塌的墙壁上;而我,坐在小板凳上,依偎在母亲身边。
露天电影播放的大多是一些老片子,像《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的战争电影,还有一些武侠片和喜剧片,有时候还重复放映。那时,电影虽然画面模糊,音效也不好,但大家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上学以后,学校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看电影,我就有了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虽然,有些电影如今看来,并不适合当时的我们观看。记得初一时,大家去看林青霞和王祖贤主演的电影,那时候看不懂电影内容,我只觉得这两人真好看,武打场面真不错。多年以后再看这部电影,就觉得当时的老师可真不错。
学校离镇电影院有段距离,我们一般排队走路去看。电影院门口有一个卖票的小窗口,那仿佛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但我们不用买,票都是老师发给我们的。那时候电影票有三种颜色,有时候是湖蓝色的,有时候是黄色的,多数时候是粉色的。每个学生拿着电影票,一个个进入现场,去找自己的座位。电影票背面或正面用蓝色油墨印着时间场次和座位号。
影院里的座位是连成排的木制的硬椅子,一个人不小心动一下,旁边的人就会受影响。我们的背面那堵墙上有一个小屋,里面有一台放映机,两束强大的光从两个四四方方的小墙洞里投射出来,我时常望着那束光,看着光里飞扬的尘埃,就感觉很神奇。
虽然电影院环境不好,放映设备也不好,但大家看得非常认真,没有人说话,眼睛都盯着大屏幕。电影结束,走出电影院,我们几个同学还会围着那些海报,猜测着学校下次会组织观看哪一部电影。有些男生看到李连杰的海报,还跟着画报上的动作摆了几个招式,似乎觉得这样他也有了李连杰的武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彩色电视机、录像和VCD的普及,电影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少了。我毕业以后,问过后来入学的表弟妹们,他们几乎没在那个电影院看过电影,只是学校有活动会在那里举行。后来,镇上的电影院拆掉了。当然,城里的电影院情况也差不多,只是原址还保留着,平时多半是搞活动,开大会。
前几年,县城终于有了一座新影城,影城装修很现代,大厅里摆放着时尚的沙发,还有卖零食和饮料的自动售货机、自动售票机。6个豪华的放映厅,可以同时播放多部电影,每个放映厅都有舒适的座椅和先进的音响设备,观众可以享受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影城里的电影不再是那些老片子,都是最新上映的大片,从《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之类的好莱坞电影,到国产大片《战狼》《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都可以看个尽兴。当然,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带着女儿一起去看电影。那次《长安三万里》上映的时候,我和女儿坐在豪华的电影院里,灯光一暗,银幕一亮,音乐开启,我们静静地坐着,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一年与同学坐在岱东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光。
从乡村电影院到时代影城,我和家人见证了电影院的变迁,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电影院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外观上建筑风格的变化,更是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进步。而这一切,都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是我们生活变化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