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堂,护鸟

来其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19日 第 04 版 )

  鸟岛 陈斌 摄

  □来其

  若问,定海百里文廊里,生态高地在哪里?我会说,是“神鸟之岛”。

  “神鸟之岛”不久以前更普遍的称呼叫“东海鸟岛”。大自然如何造就了这个鸟的天堂?地处杭州湾口外的东海洋面,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岛上冬暖夏凉。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包括夏候鸟和冬候鸟。岛上植被以灌丛和浓密柔软的茅草为主,给候鸟营巢带来了方便。如中白鹭喜欢采集枯枝编成盆型鸟巢,而黑尾鸥则用软绵绵的细长草叶筑巢。岩质海岸上布满了蓄积雨水的凹处,供鸟儿栖息喝水。附近滩涂贝类丰富,海里鱼虾繁多,鸟儿觅食不成问题。岛屿形貌也非常适合鸟儿栖居,尤其是龙洞山地势奇崛,有一个壁立的箕形裂谷,因而黑尾鸥、中白鹭等候鸟喜在那里营巢孵化育雏。

  这么好的生态,不成鸟的天堂,也难。

  但再好的天堂也可能成为地狱,生态灾难的例子不是没有。没重蹈覆辙要记住一个人,那就是王忠德,鸟的天堂里最早的护鸟人。王忠德护鸟的事我就铭记一件,那就是数蛋。什么蛋?鸟蛋!骄阳似火的大伏天,他精神抖擞地蹲在地上,数着:“一个蛋、两个蛋、三个蛋……”

  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五峙山鸟岛还没禁绝人们上岛,有渔民驶船来岛上拾蛋。王忠德开启起早贪黑的护鸟模式:背上干粮,拎上水壶,戴上草帽,乘小船上岛巡视。

  时隔三十年,南麂列岛、韭山列岛也开始护鸟,他们的护鸟也从护蛋开始。神鸟原本在韭山列岛有迹可循,但大量鸟蛋被人捡走后,神鸟及燕鸥家族都迁到了五峙山。从此,韭山列岛也开始护蛋。蛋不能不护呀!

  所谓神鸟,也就是中华凤头燕鸥,曾销声匿迹63年不让人类发现,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珍贵。每年5月,中华凤头燕鸥都会混杂在大群大凤头燕鸥中,飞到我国东部沿海,寻觅小岛繁育后代,再带领幼鸟迁徙南方越冬。

  那一年,浙江自然博物馆鸟类科研人员,在五峙山鸟岛裸岩上发现了3个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巢,每个巢内,都有一个蛋。一对中华凤头燕鸥,一年只下一窝,一窝只下一个蛋。于是,那些科研人员日夜守护3个蛋,直到3个月后幼鸟孵化出来。那是在2010年6月至8月,鸟的天堂有了首次繁殖中华凤头燕鸥的浙江记录。

  这鸟的天堂,原本就该是一处秘境,原本就是大自然里除了人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领地。在这样的秘境里,人类该做的,除了那王忠德“数蛋”,除了那些科研人员“护蛋”,不该有更多。最多,装几个探头,让躲在远处的人类满足一下偷窥的心理。

  如此,最难忘的还是伏于地上的那道背影,以及他嘴里念叨的声音:一个、二个、三个……怎么少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