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更好地走近百姓造福民生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9月09日 第 02 版 )

  海客谈 月湖

  中国医师节当晚,普陀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在莲花洋广场开市。夜市活动现场设置了义诊区、体验区、宣传区、互动区和品鉴区等10多个摊位。领一份中药安神包、喝一杯健脾茶饮、做一次中医推拿……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吸引了众多市民踊跃参与。中医药文化夜市受到热烈欢迎是个好现象,趁热打铁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医药义诊体验活动,有助于让中医药更好地走近百姓,造福民生。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至今仍熠熠生辉,尤其是治未病的理念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而诸多医治疑难杂症的良方,以及相对低廉的诊费,无不显示悬壶济世的功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为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提供了重要遵循。

  现实生活中,中医药式微现象常见。很多人习惯于看西医,疗效不佳、走投无路时才会考虑试试中医药。特别是一些身患绝症的患者,更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求助中医。如此,难免限制中医药的用武之地。任何事物都是用进废退的,只有改变中医药“养在深闺人未识”现象,一体化推进产学研用,开辟出更多的应用场景,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中西医各有千秋,理应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而不是非此即彼,势不两立。事实上,中医一直保持着兼容并蓄的开放姿态,如今病患拿着B超、CT报告单看中医是常见现象,而中医师也是懂西医的。正是中西医结合,才使得中医药得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此,医疗系统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化中西医融合,综合性医院更要将中医药全面渗透到各学科领域,让患者少些选择的困惑,多些科学的治愈。如此一来,中医药定能蓬勃发展。

  普陀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展示了中医药的诸多应用场景,引起了市民的积极参与和热情互动。“我家娃胃口不太好,可以用中药调理吗?”“最近孩子皮肤总是痒,能试试中药吗?”这些问题,当然难不住中医药。当然,并非所有疑难问题都是一场夜市可以解决的,而问题和需求正是中医药持久发力的方向。

  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防病治病的基层实践无疑是中医药便民惠民的重要环节。可以相信,在新质生产力加持之下,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疗法必将与时俱进,并加速从“模糊”向“精确”转化,不断续写中医妙手回春的当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