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慈善之力托举困难家庭

简之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30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丨简之

  家里唯一的顶梁柱突然倒下了,至今昏迷不醒,在舟务工的詹书民治病急需救命钱!连日来,经竞舟APP、竞舟新闻微信公众号、竞舟新闻视频号、《汪大姐来了》栏目和《舟山晚报》报道后,一张爱心大网随即拉开。市慈善总会也开通了银行账号、支付宝账号和微信支付账号,众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大家有一个共同目标,让詹书民的妻子高女士不要放弃。据《舟山晚报》8月21日报道,爱心捐款已收到近10万元,而爱心接力仍在继续。

  千难万难“做除法”就不难

  詹书民突发重症肺炎,所在公司给了10.5万元,妻子高女士低价卖掉老家的麦子,又东拼西凑了3万元,但这些钱近半个月就花光了。后续医疗费还需多少?会不会“人财两空”?无计可施又深受煎熬的高女士只能考虑放弃治疗。贫贱夫妻百事哀,面对无法承受的医疗费,不放弃又能如何?

  明明是一个正常的家庭,一夜之间却会因天灾人祸陷于倾家荡产的困境,这大概是底层民众的无奈现状。这也说明,共同富裕是需要长期奋斗的目标。就目前而言,我国虽然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一部分老百姓的“好日子”还很脆弱。因病返贫,就是共富路上的拦路虎。

  幸运的是,这对夫妻遇到了好心医生。舟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主治医生方接一边在自己朋友圈里筹钱,一边向“竞舟帮帮团”求助,希望大家一起救救这个困难家庭。更幸运的是,舟山是一座爱心城市,源源不断的善款很快给这个濒临倾倒的家庭“输血”,也给一条危在旦夕的生命带来了生的希望。

  可见,一家一户的千难万难,一旦分摊到整个社会就相当于做了除法,大家一起承担就不会太难。我们能够喊出“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底气就在于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日益繁荣、民众更加富足的当下,众人拾柴的火焰也就更高。

  第三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均提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第三次分配主要包括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毫无疑问,作为第三次分配主要方式的慈善力量,对于弱势群体起着兜底保障的重要作用。

  就比如陷于因病返贫的詹书民家庭,已经跌破正常家庭收入和社会保障的两道防护网,假如没有慈善之力的托举就难免倾覆的命运。令人欣慰的是,类似的慈善捐助此起彼伏,民间爱心温暖了一个又一个不幸的家庭。只不过,这一切并不能完全排遣人们的不安。这是因为,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事实上,并非每一个看不起病的患者都能受到媒体的聚焦,并如愿筹得足够的善款。

  慈善虽为道德驱动,但既然是一种起到补充作用的收入分配方式,也同样要体现公平原则。道理很简单,假如慈善捐助做不到阳光普照、雨露均沾,而只是选择性地惠及部分幸运者,那就无法起到兜底作用。那么,那些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仍然难以维持生计、渡过难关的困难人群就可能穷困潦倒,共富路上也就会有掉队者。

  因此,在为詹书民获得救助感到庆幸的同时,全社会还应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关注那些被慈善遗漏的困难人群,并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慈善制度,努力使所有弱者都能机会均等地获得慈善力量的第三次分配。

  慈善组织还须做大做强

  尽管第三次分配一直都在悄然发挥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慈善机构的筹款能力有待提升、第三次分配的力度和参与度不够等,导致应援尽援无法充分实现。为了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拓展参与主体,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并建立更完善的制度和法律框架来支持第三次分配的发展。假如说市场和政府分别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起主导作用,那么第三次分配更要依靠社会力量。显然,慈善组织还须做大做强。

  第三次分配要给力,前提是做大慈善蛋糕。眼下,慈善机构很难做到对所有困难家庭应援尽援,而就算施以援手也往往只能“意思意思”,原因就在于慈善资金不够充足。就如这次救援詹书民家庭,还得依靠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捐款。因此,在动员人人参与慈善的同时,还应重点推动企业和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捐献善款。这一方面有赖于道德感召,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喻之以理、导之以利,使参与慈善成为企业家等先富人群的普遍自觉行为。

  做大蛋糕还得分好蛋糕。要大力促进各类社会慈善组织稳步发展、规范运行,在参与第三次分配过程中,不断提升信誉度、增强号召力。针对全社会的不同慈善意愿,应鼓励民间慈善机构向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比如有的专门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有的专门救助白血病患儿,等等。如此纵横交错,有利于织就疏而不漏的慈善之网,并且更加便于精准掌握信息、高效募集善款,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随着第三次分配体系的日臻完善,慈善之力必将更加可靠且强大,这不仅是众多困难家庭之福,也应该是整个社会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