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海福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杨舟飞:
“我要把养老服务当作终身事业”
俞怡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27日 第 02 版 )
杨舟飞指导老人进行康复活动
扫一扫 看视频
□记者 俞怡至 文/摄
老人遇到难事儿,她会耐心倾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卧床老人需要定期康复,她会和养老护理员们一起钻研按摩手法;为了给老人提供最好的护理和照顾,她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护理方法……她就是普陀区海福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杨舟飞。作为一名优秀的养老护理工作者,从业14年来,杨舟飞每天都事无巨细地照顾着福利中心里每一位老人的日常起居,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心理健康。
实践结合理论
服务精益求精
“我一直以来都遵循一项工作准则:急老人之所急、想老人之所想、乐老人之所乐、帮老人之所需。”杨舟飞常说,“我早已将福利中心里的老人当做自己父母一样。善待他们,就是善待今后的自己。我要把养老服务当作终身事业。”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服务,杨舟飞不断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先后取得了养老技能初级、中级、高级证书,并获得了养老护理技师证书。
养老护理工作琐碎又有规律,有些失能、失智老人自理能力差,需要耐心细致照顾,给他们喂水喂饭、洗衣梳头、洗澡理发……养老护理员得时刻关注老人的衣食起居、喜怒哀乐。针对老人们的不同需求和情况,杨舟飞精细设好护理等级。
“我住在这里整整10年了,小杨就像我自己的孙女一样。那天走进来查房,看到我在午睡,怕我冻着,立马把被子给我盖上了。”今年88岁的张桂芬老人对杨舟飞赞不绝口。去年10月,张桂芬的腿摔伤,杨舟飞与养老护理员们一起为老人定制了一套细致的康复计划,包括膳食、护理、训练等。目前,老人已基本恢复自理能力。
杨舟飞曾荣获2021年舟山市第四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个人二等奖。她表示,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员,最需要的就是爱与责任,也需要不断获取养老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她积极参加护理知识培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技巧和方法,给老人最好的照护。
成立工作室
实行传帮带
今年4月,由杨舟飞领衔的普陀区海福社会福利中心“杨舟飞养老护理技师工作室”成立,配备了2名高级护理员、1名医师和1名护士。
高级护理员孙佩丹是工作室的一员,在她的印象中,杨舟飞特别认真负责。杨舟飞总是抽出时间教孙佩丹,比如怎么用巧劲帮助老年人翻身。孙佩丹一遍遍练习,直到服务过程规范。
“我们刚来的时候属于‘小白’状态,现在懂很多了。当老人出现特殊情况的时候,杨副主任会很耐心和我们讲,并亲身示范要怎么护理,这让我们能更有效地去帮助老人、护理老人。”孙佩丹说,正是杨舟飞“手把手”的现场教学,让更多养老护理员有了信心和耐心。
杨舟飞还组建了认知症照护团队,结合长者认知状态及身心特点,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福利中心内认知症长者需求的照护体系,建立“一人一档”干预档案,系统运用记忆疗法、园艺疗法、音乐疗法、五感疗法等多种非药物干预方式,实施认知症长者个案照护、针对性进行认知症功能及身体功能的改善活动,提供健康干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
“跟我同一期来这里的养老护理员,现在只剩下3人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这一行,或者来了只想做文职类工作。”杨舟飞希望帮助更多年轻人提升养老护理职业认同感,多参加技能交流培训,“欢迎更多年轻人能加入到我的团队中来,成长为养老服务年轻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