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来自舟山的老酒

胡牧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21日 第 05 版 )

  □胡牧

  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历经8年的拍摄制作终告完成,把一段感人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实,用电影艺术呈现。作为此片策划人之一的我,想起其中的一段往事。

  时间回到2019年8月15日,一张刚拍的照片通过微信从英国伦敦传到舟山,照片上的英国老人非常高兴地捧着一瓶来自舟山的老酒,感谢中国舟山朋友的馈赠。老人名叫费恩祺,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里斯本丸”沉船历史的研究,当时正受聘为电影制作团队的军事顾问。

  费恩祺先生于1960年参军加入英国密德萨斯兵团,退役后入职英国外交部并派驻香港英领馆。他在密德萨斯兵团服役时,与一位“里斯本丸”上幸存后归队的英军战俘共事数年,以后又遇上多位从“里斯本丸”沉船中幸存的前辈战友。费恩祺从那些英国二战老兵中了解到,那些在中国舟山群岛海域遇险的英军战俘,曾得到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的拯救,并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保住了生命,让他们在战后能够从日本战俘营回到祖国与亲人团聚。这些幸存的二战老兵及家属后代,对中国舟山渔民都十分感激。这段重要的二战史实,却因当年的国际环境而无法交流,深感遗憾。从此这段历史,让年轻的费恩祺念念不忘。 

  从外交官生涯退休后的费恩祺,回到英国就开始关心“里斯本丸”沉船历史研究以及那些牺牲的前辈战友。他从军人的角度注意到,在整个“里斯本丸”的沉船过程中,那些善良的中国舟山渔民,不但及时出海拯救跳海逃生的英军战俘,而且没有一点武装,面对上岛搜捕获救英军战俘的日军,展开了力量不对称的战斗,并把三位决心逃出日军搜捕的英军战俘,藏入岛上一个外人难以发现的天然石洞中,躲过上岛日军的严密搜捕后,还避开日军海上的封锁线,带那三位英军战俘驾船离岛,历经千辛万苦,辗转送到重庆,重新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阵营中。舟山东极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事迹,反映了中英两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共同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斗历程。

  后来远在英国的费恩祺,在香港里斯本丸研究会沈健的协助下,与我取得联系。他十分关心我在舟山市组织的“里斯本丸”沉船日纪念活动,并且希望从民间层面上促进中英两国共同对“里斯本丸”二战沉船历史的研究与纪念。2017年10月2日是“里斯本丸”75周年纪念日,一场大型纪念活动在普陀莲花岛上举行。同一天,在费恩祺的努力推动下,部分英国二战老兵及亲属,也在英国伦敦卡姆登高街的远东战场阵亡将士纪念碑前集会纪念。这是“里斯本丸”沉船事件75年来,中英两国人民首次同步向沉船中阵亡的八百英军战俘敬献花环,纪念中国舟山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勇敢抗战精神。

  对舟山酒文化深有研究的浙江东海酒业有限公司的邵志强副总经理,十分清楚老酒在舟山渔民心中的意义,它是渔民兄弟驾着帆船在风云变幻的海洋上,用来御寒壮胆的必备物品。作为一个舟山人,他也早就知道舟山东极渔民曾勇敢出海营救英军战俘的英雄壮举。熟悉舟山渔民性格特点的邵志强想到,当年那些被救上岛的英军战俘,一定会喝上一口舟山渔民递过来的老酒压惊取暖。当邵志强获悉我与正在拍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的劳雷影视公司有联系,并获悉摄制团队要去英国采访的消息后,就决定把自己公司生产的一瓶十五年陈的老酒,委托我从舟山快递到北京,请摄制团队带到英国去,转送给英国那位关心舟山抗战历史的费恩祺老人,感谢他在英国为推进“里斯本丸”沉船历史作出的努力。

  当费恩祺先生接过这瓶千里迢迢来到英国、礼轻情谊重的舟山老酒时,由衷地表示感受到中国舟山人的实在品性。

  从这个小小插曲中,可见中英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结下的友谊,在和平年代得到了延续。这更是中英两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于心相近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