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六横敬老院院长刘珠辉:

“事务长”老兵精心照护43位老人

沃青青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21日 第 02 版 )

  扫一扫 看视频

  编者按:养老服务事关民生福祉,一直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是推动舟山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一组“养老护理员的故事”,分享护理工作经验,展现优秀护理员风采。

  □记者 沃青青 文/摄

  脸上挂着和蔼的微笑,瘦削的身躯显得很精干。记者眼前的刘珠辉,今年59岁,从部队退伍已有30多年,是普陀区六横镇敬老院的“大管家”。

  六横镇敬老院设有养老床位57张,现住有43位老人,其中25位为特困人员。

  刘珠辉虽已年近花甲,但那里的老人们还是亲切地喊他“小歪院长”。这个昵称,包含了老人对刘珠辉深深的喜爱与信赖。

  去年11月,在浙江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中,六横镇敬老院获评三星级养老机构。

  在刘珠辉看来,养老服务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需要倾注爱心与耐心的神圣使命。

  费尽心思让老人住得舒心

  “感谢你们为我排忧解难!”8月13日11时,家住六横荷花村的夏飞亚来到六横镇敬老院,把一面锦旗送到院长刘珠辉手中。

  此时正好到了老人们用午餐时间,一些行动不便或患有智力障碍、认知障碍的老人,在养老护理员搀扶下陆续落座,食堂工作人员将精心准备的菜肴——丝瓜蛏子汤、红烧鲳鱼、盐烤对虾、南瓜粥,一一端上桌,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看到公公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夏飞亚走到她的公公刘云安身边,向记者诉说她对刘珠辉的感激之情。

  一个月前,91岁的刘云安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大小便失禁且经常迷路。夏飞亚的丈夫长期在海上工作,她在家里还要照顾一个小孩子,实在分身乏术,就将刘云安老人托付给了六横镇敬老院。

  “公公刚入住的时候,经常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刘院长很细心,知道我公公是老党员,就特意买来一面国旗挂在他的房门口。每当公公看到那一抹中国红,就知道这是自己的房间。”夏飞亚说。

  这时记者看到,刘珠辉正在挨个儿观察老人的用餐情况,时不时地给他们剥个虾子,陪着唠几句嗑(见图)。

  为了让老人们住得舒心,刘珠辉从网上学方法、书上看知识、到民办养老院参观学习……在他的努力下,敬老院渐渐有了新模样。外墙粉刷成了温馨的香芋紫色,荒地被打造成了小公园和舞台,老人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小公园旁,一垄垄绿油油的青菜和豇豆苗长势喜人。前不久,刘珠辉刚开垦出这片菜地,请几位老人一起参与种植。他说,这样既丰富了老人的生活,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品尝自己劳动果实的那份喜悦。

  刘珠辉深知,每位老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对患有智力障碍或认知障碍的老人,他会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特殊、贴心的照护。他还经常陪老人一起做益智互动小游戏,让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段段美好时光。

  在敬老院工作的每一天,刘珠辉几乎都要忙碌到深夜,等到每位老人都已安然入睡他才休息。

  “军事化管理”让老人吃得好

  8月13日,老人午餐结束后,刘珠辉来到食堂仓库间,开始“每日一检”。仓库间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五谷、食用油、调料等各类物品,每种食品放置处都有一张标签,上面清晰地标识着购买日期和保质期。

  “要让老人们在这里吃得放心、吃得好。”刘珠辉一边对记者说着,一边拎起一袋大米,仔细地核对生产日期。

  刘珠辉告诉记者,他在部队服役时曾担任事务长,专门负责伙食管理。这段经历让他对食品安全和营养搭配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如今熟练地运用于照顾老人吃喝上。

  记者一踏进刘珠辉的宿舍,一眼见到了墙上挂着的一套整齐军装,床上是叠得方方正正的“豆腐块”被子,桌上摆放着印有五角星图案的脸盆和洗漱用品。

  “我时刻提醒自己兵心不改、初心依旧。”刘珠辉动情地说,这样的房间布置已经是他的生活习惯,既是对军旅生涯的怀念与致敬,也是对自我严格要求的体现。

  “院长做事特别认真负责,别看他年纪比我们大很多,总感觉他有使不完的劲。”养老护理部主任虞舟说,在刘珠辉“军事化管理”的带领下,敬老院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

  “还有一年多,我就要退休了。我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去考本高级护理员证书,退休后继续为老人们服务。”刘珠辉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