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味笔墨绘就文化发展新画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成就综述

葛高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18日 第 01 版 )

  □记者 葛高蓉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整个民族的传承血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媒体融合改革纵深推进,国际传播不断强化,基层文化日益深耕,文旅融合双向奔赴,取得了显著成效。

  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在英国电影学会放映厅点映,依托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的海外影响力,我市对外传播“扬帆出海”,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以“星辰大海”计划为引领,我市将海洋文旅资源串珠成链,7条示范段众多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文旅融合跑出“加速度”;一座座文化礼堂,一间间城市书房,一次次文化服务背后,是每一个舟山人温暖充实的精神家园……

  回首过往,过去十多年间,舟山文化事业繁花似锦,文化之“文”,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在这片土地上尽情挥洒。

  深化融媒改革

  唱响舟山声音

  融合改革,大潮奔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去年年初,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征程,媒体深度融合主力军的脚步,铿锵有力,一刻不停。

  聚焦舟山发展,讲好舟山故事,“唱响”舟山声音。一年多来,市新闻传媒中心大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竞舟”系列新媒体矩阵已拥有粉丝超400万,策划了“追循总书记的舟山足迹”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推出了“探路‘小岛你好’这一年”“亚运来了”等融媒专题报道,《问政舟山》《新区聚焦》《阳光热线》等品牌栏目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切实以新闻的力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回应民生关切。

  让世界了解舟山,让舟山走向世界。“我走在两座桥之间的沿海大道上,觉得舟山的夜景很美。”在“in舟山 连世界” 舟山群岛国际传播活动中,来自摩洛哥的国际友人Rabat沉醉于港岛大桥、新城大桥一带的夜景,有感而发。通过一个个“海外推介官”的推介、宣传,“舟山故事”开始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围绕“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等重点内容,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国际传媒作品,开展了“in舟山 连世界”等一系列国际传播活动,创新“海外推介官”模式,积极打造舟山海外传播新名片。

  不久前,我市国际传播中心揭牌成立,舟山国际传播平台矩阵正式发布。据了解,我市将立足一个国际传播中心、一个国际传播市域品牌、一个国际传播平台矩阵、一张国际传播网、一支国际传播队伍、一批海外推介官“六个一”国际传播体系,整合全市国际传播资源,围绕内容生产、渠道拓展、品牌打造等精心谋划国际传播活动,形成高效协同、密切联动的国际传播平台矩阵,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深化基层阵地

  厚植精神沃土

  “来了!来了!‘小百花’来啦!”去年年底,“小岛你好 共富有戏”“海上乌兰牧骑”走进定海长白岛三龙村,落幕后,观众回味无穷,久久不肯散去。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城市和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组建了“海上乌兰牧骑”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小分队600余支,覆盖所有住人海岛。此外,我市还大力开展“海上花园 ‘舟’到有礼”文明新实践,打造“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号”,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海里”。

  “淘文化”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将原本政府部门“送戏下乡”转变为“群众点戏,政府买单”,让群众在文化需求上有了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一道道文化大餐,送进基层,送进群众心间。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我市还持续推动数字文化系统建设,迭代升级海岛文e家等一批数字文化应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和工作实效。

  “文化礼堂用‘活’了,阿拉老百姓得实惠!”今年,东港街道渔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活动热闹开演,为群众送上一道“文化大餐”,引得群众纷纷点赞。

  紧贴海岛群众精神共富需求,真正把礼堂用足用好,我市持续创新“礼堂伙伴”机制,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乡贤能人成为“礼堂合伙人”,助力开展文体娱乐、志愿服务、宣教培训等活动,有效提升礼堂活跃度和群众获得感。截至目前,我市已实现500人以上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深化。

  猜灯谜、办讲座、开课堂……如今,舟山博物馆正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这也是我市聚焦群众文化生活、打造“翁山雅集合作伙伴”共同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持续横向整合各类资源,开展“1+N”系列联动活动,实现“人才+人文”双向奔赴,有效解决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到哪里讲”等一系列问题。今年已走进社区、景区、校园、基层场馆等举办活动60余期200多场,受众10000余名。

  公共阅读服务同样丰富多彩,随着“阅享千岛”高质量公共阅读服务共同体打造,我市近期共建成2家“海上图书馆”, 在民宿等场景试点挂牌运行6家“家庭图书馆”,建成“学海书舟”馆校合作项目20个,市民群众阅读体验不断攀升。

  文化之光,照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推进文旅融合

  绘就发展画卷

  渔绳结、布袋木偶戏、渔民画等非遗常态化展示,20余项非遗项目表演定时定点……日前,岱山东沙古渔镇海洋非遗历史街区成功入选2024年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名单,将海岛风光、渔镇风情与渔民风俗相融合,打响海洋文化牌子,做好文旅融合文章,让古渔镇焕发了新活力。

  东起云廊广场,西至1840广场,从长岗飞瀑、状元阁、时光隧道等景观节点,再到七彩云滑、极速滑草、丛林探险乐园等游乐项目,东海云廊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截至目前,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450万人次……

  一个个优质项目、景区品牌纷纷打响,展现着我市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步伐。近年来,我市加速探索“文化+”理念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乡村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了东海文廊、保利文旅综合体等一大批“文化+”综合体项目,花鸟岛、嵊山岛、枸杞岛、东极诸岛等文旅小岛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中国海洋文化节、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东海音乐节以及《印象·普陀》等会展、节庆、文艺演出活动精彩纷呈,文旅业态不断丰富。

  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再扩容,一批文化产业园区、街区逐步成型,定海伍玖文化创意中心入选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定海中大街海洋文化一条街、杉杉·普陀天地文创街入选省文化创意街区。  ◀上紧接第1版 成功举办三届舟山市海洋文化产业博览会,我市优秀文化产品在深圳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义乌文交会等大型展会上热销并获奖。

  谋发展,必先优服务。近日,我市正式出台《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增值服务改革方案》。时间材料“双压缩”,文旅企业开办流程越来越方便,服务模式越来越暖心;打响“岛居舟山”最美民宿品牌,打造“智库”平台助力民宿发展,我市旅游住宿环境不断提质升级;“舟导好游”等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开展,目前已组织全市238家旅行社上线运营和2785名执业导游入驻并常态化管理, 特色应用建设持续加强,数字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当前的舟山,正以增值服务改革为牵引,聚焦破解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瓶颈和复杂难题,努力构建“产业全链条、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新模式,以增值化服务改革赋能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里,我市正迈着坚定的步伐,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用饱蘸海味文脉的笔墨,奋力绘就“诗与远方”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