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项设计技术通过鉴定
打破制约国内海洋软管产业发展技术瓶颈
俞怡至 杨静贤 胡飞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08月12日 第 01 版 )
□记者 俞怡至
通讯员 杨静贤 胡飞
本报讯 记者从近日市科技局联合浙江省技术经纪人协会召开的线上科技成果鉴定会上获悉,由浙江恒安泰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的“高性能海洋复合软管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顺利通过鉴定。
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田的生命线,海洋软管作为海底管道的一种型式,主要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开采、运输领域,具体作用在于连接采油平台与海底油气井,实现石油、天然气的输送。
“海洋软管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但目前我们国内柔性管道多依赖国外进口且价格昂贵,因而掌握柔性管道关键技术迫在眉睫。”该项目科研团队负责人介绍道,截至目前,该项目成果不仅已成功应用于中海油、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委内瑞拉等国内外石油公司和大型石油化工项目中,还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经行业主管部门“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认证,国内海洋柔性立管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据了解,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该高性能软管单根应用长度达到3300米(国际上单管最大长度普遍在1200米左右),单根应用长度提升230%,极大减少管线接头数量,提高了管道整体安全性能。此外,还突破了传统水平铺设作业水深、铺设张力、立管最小弯曲半径限制,深水管道铺设成本降低约10%。经鉴定,该项技术成果符合国际ISO、美国API标准要求,产品在使用温度、内压荷载、应用水深等指标值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了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美国石油协会(API)17J/Q1/15S认证、欧盟ISET认证、中美挪威等国的船级社认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等。